的一次围歼战。
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
苏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
这样,苏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军在此战的得失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从战略方面来说,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
此外,由于苏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
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一百二十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
幸好英美的援助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运抵莫斯科,这才让斯大林有武装这些后备兵力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英美的援助,斯大林只能等死。
德国方面,他们有三百五十万人,有70个师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各方最高的比例,飞机坦克更是苏军无法比拟的。(有两百万是仆从国军队,共550万。)
德国在拿下基辅,歼灭近百万苏军之后,不是没有德军将领向隆美尔元首建议:
“苏军已经被没有多少兵力了,我们不如分兵把斯大林格勒和巴库产油区拿下。”
“苏军已经被我们完全击溃,他们现在没有丝毫的战斗意志,隆美尔元首,不如我们现在分兵列宁格勒。”
隆美尔元首对这些无知的建议戳之以鼻,历史上德军就是因为分兵,才造成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一座都没有拿下,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几十万人也葬送在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也就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隆美尔的后继战略十分明确,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国五百五十万大军的第三阶段的攻击目标就是莫斯科,必须坚持不动。
由于德国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德国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
……
【兄弟们有票票吗?有推荐吗?那就投给落叶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