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吕教授带来了最新的可回收火箭设计方案,你们都过来看看吧!”刘大校稍微往后退了一点,将电脑屏幕让给了他们,“根据我刚才的初步判断,这一方案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你们也分析分析吧!”
“这那是一会儿就能分析出来的东西啊!”有人这样嘟囔着,可他还是弯下腰紧紧地盯着显示器看了起来。
电脑前的空间就那么大,显示屏又太小,后面几位伸长了脖子也没看到什么东西,忍不住抗议了,“我说刘总工,你这儿不是有投影仪吗?拿出来用啊!”
“哦,对对对!一激动忘了这个了!”刘大校一拍脑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赶紧拿出投影仪连接起来,其他人也连忙上前帮忙,不一会儿功夫,清晰地大图就出现在了办公室墙壁的投影幕布上。
嗯,****大图看起来就是爽啊!众人各自找到坐的地方仔细看了起来,刘大校回到自己的电脑前,拿出激光笔开始担任解说,“吕教授的设计思路是为一级火箭配备了9台发动机,在一二级火箭分离之后返回的时候,就可以只点火其中的3台发动机,最后落地之前要减速的时候,可能只需要1台发动机,通过多台发动机组合使用的方式来实现一级火箭的回收使用!这样就解决了以前大推力发动机无法精细控制推力的问题。.同时箭体上还有4个可展开的侧翼,它用于通过卫星制导来协助控制火箭朝预订地点降落,使其最终落地的精度在8米以内,这一精度比我们之前制定的伞降方案可是强多了.....”
“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火箭在一二级分离之后的稳定性?”有人听着听着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回收火箭的最大一个难点就在这里,一级火箭在重新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必须依旧保持垂直状态,如果横滚着就进了大气层,这枚火箭将因为本身受到阻力太大,和大气层发生激烈摩擦,极有可能引发爆炸。
要让细长的火箭箭体始终和地面保持垂直,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航天界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一难度——“在狂风中让扫帚柄直立于手掌上”;想要到达这一标准,除非这把扫帚是哈利波特的“火弩箭”啊!
“对于这个问题,吕教授在下面给出了解决方案!”刘大校换到下一张图片,用激光笔在图片上几个部位画圈说道,“在返回过程中,第一级火箭是通过箭上的液氮推力器来调整姿态的,以应对气动扭矩和旋转的影响,使其几乎没有任何滚转,在降落过程中一直与地面保持垂直的理想状态;这旁边还给出了气动扭矩以及旋转的计算公式,根据我粗略的计算,这种设计完全可以达成目标。”
“我算算看!假如一级火箭的重量是...长度为42.6米,直径为...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是...”当即就有人根据吕丘建提出的公式开始了自己的测算,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心算一番,然后他猛地睁开眼睛,“我代入了某个型号火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完全符合吕教授的方案!看来这东西真有用啊!”
“三台发动机就足以让火箭减速成功么?”又有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第一次重启旨在降低一级火箭的降落速度,使其能够降落到预订回收地点;当第一级火箭来到预定地点上空时,再重启它的另一台发动机,以进一步减速。最终要使火箭的速度由初始的1300米/秒减到2米/秒。另外,在第一级火箭接近降落地点前,安装在火箭底部的4个着陆支架要打开,它带有液压减震器,可进一步减少垂直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从而削弱降落的冲力对火箭箭体的影响,实现软着陆!”刘大校又拿出了一张新的图片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