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这个……混蛋!
“再过两天,还有你想不到的事儿”,自然是说神机营“清君侧”之事。想来,彼时的奕譞,自觉布置已定,胜算在握,踌躇满志,一股子虚骄之气顶着,于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对于自己的作为,既不屑于否认,又忍不住炫耀——
老七还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平素讲究“有里儿有面儿”,最爱显摆自己能干,最怕的是,人家脸上陪笑,嘴上逢迎,心里头却看不起他,觉得他没有本事。
可是……混蛋!真正是混蛋!
一切一切,都坏在了……关卓凡被刺杀一事上!
一切一切,都坏在了奕譞这个混蛋身上!
慈禧认为,嗣皇帝之择,对立双方,如果仅仅限于口舌之争,打笔墨官司,并且就事论事,争论局限在嗣皇帝之择本身,不及其余,关卓凡和慈安一方,是很难得遂所愿的。
奕譞的嘴,固然比较笨,文字上头,下边儿也没有什么真正得力的人,但是,他是宣宗亲子、亲王衔郡王,对方能够拿出手的,却不过一个闲散宗室,这个份量,是没有法子比的。
嗣皇帝选谁、不选谁,宝廷的意见,其实根本无足轻重。奕譞可就不同了!恭王“退归藩邸”之后,他就是近支中最紧要的人物了,嗣皇帝必择自近支,则嗣皇帝之择,怎么能够越过近支中最重要的亲贵?
就是说,只要奕譞坐在那里不动,“任你千条计,我只老主意”,不论对方搬出什么道道来,讲得如何天花乱坠,只管摇头就好了。甚至,根本就不必去做什么口舌之争,不必去打什么笔墨官司!
荣安继统承嗣,其实不存在舆论上的支持,如果说有什么舆论,那一定是反对的舆论,不是支持的舆论——因为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出格了!没有谁的脑子,一时半会儿的,能够转的过弯儿来的!
关卓凡做的,不是争取舆论的支持,而是要保证舆论的沉默。
为什么“上头”一而再、再而三,以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声称这是“爱新觉罗的家事”?
原因就在这里了。
至于“爱新觉罗家”——宗室,对关卓凡本人,虽然是支持的,但是,在荣安继位一事上,如无特别大的意外,是不会有什么人主动“劝进”的。
外头的人,想不通女帝继位的道理,爱新觉罗家的人,一样想不通这个道理——姓爱新觉罗的支持荣安继位,实在是太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没有几个人会乐意做这个出头椽子,爵位愈高,这种事情上头,愈是谨慎。
所以,只要奕譞“我只老主意”,事情就一定僵在那里,荣安就一定做不成这个嗣皇帝。
可是,“特别大的意外”,来了!
第一个“特别大的意外”,是奕譞要求“仿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本生父例”,关卓凡这个未来的“皇夫”,要退归藩邸。奕譞以为,这样就能将死关卓凡的军,其实,却是给了关卓凡一个绝好的机会,去玩儿权臣最爱玩儿的、也是玩儿起来最有效的一个把戏——以退为进。
果然,关卓凡一撂挑子,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立即就受不了了,不仅“东边儿”亲自出马“劝驾”,连外省的督抚,也纷纷跳了出来。待关卓凡果然“销假入直”,嗣皇帝之争的天平,便大大的向他那边儿倾斜过去了。
关卓凡那边儿增加的砝码,就是求他“销假入直”必须付出的代价,即,给予荣安继统承嗣更多的支持——这个代价和支持,未曾形诸文字、语言,但上下内外,心照不宣。
但这还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对荣安继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个“特别大的意外”——关卓凡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