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一五八章 登基大典

第一五八章 登基大典(3 / 4)

捧云盘——装饰有云纹的托盘——在阶下等候,曾国藩将诏书放在云盘之上,此时,丹陛大乐复奏,宣诏官一行人走御道,往太和门方向迤逦而去,銮仪卫擎九龙曲柄黄伞盖随后——这代表“如朕亲临”。

宣诏官出太和门,乐止,静鞭再次响起,这表示皇帝即将还宫,鸣赞官高喊:“排位——”

百官由“立位”转“跪位”。

鸣赞官高喊:“跪——”

百官下跪,不过,不必叩首——这只是“跪送”。

于是,皇帝降座、升舆、还乾清宫。

皇帝出太和殿后,文鸣赞官喊“起——”百官起身。

然后,大伙儿怎么进的紫禁城,就怎么出紫禁城——出昭德门、贞度门,再由左掖门、右掖门出午门,不过,既不是回衙门,更不是回家,他们得出天安门,在外金水桥南“跪聆”宣诏官宣读今上的即位诏书。

再说宣诏官一行出午门后,便将诏书恭置于龙亭之内,由銮仪卫抬着,出端门,至天安门,一路抬上了天安门城楼。

前文提到的“宣诏台”,设在城楼东第一间;“金凤台”,设在城楼垛口正中,台上摆着“金凤朵云”——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和雕成云朵状的木盘。

待文武百官按官阶高低在外金水桥南面北跪好之后,宣诏官曾国藩对着龙亭行一跪三叩礼,然后取出诏书,登上宣诏台,面西而立,开始宣读“纶音”。

没念几句,下边儿“跪聆”的人们就开始皱眉头了。

既听不大清,也……听不大懂啊?

曾大学士不仅中气不足,还一口湖南湘乡土腔,诏书骈四俪六,不是读饱了书的,本就难以听懂,不是每一个京官都是举人、进士出身,这下子……

许多人由头至尾,就大致听明白了一句——“正月初一,改元洪绪”,以及最后的“钦此——”

后来,大伙儿都说,今上的登基大典,什么都好,就是不该叫曾涤生来做这个“宣诏官”——不但声音不成,模样儿也不成啊!

三角眼、吊梢眉,身材瘦小,远远的看上去,实在没有什么威仪呀。

这也罢了,关键是,曾涤生的相貌,相法上,称作“刑杀之相”,登基大典这样的大喜事儿,派他做宣诏官,呃,合适吗?

当然,腹诽归腹诽,“钦此”之后,在鸣赞官的指挥下,文武百官再次一丝不苟的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宣诏官将诏书卷起,下宣诏台,登上城楼垛口正中的“金凤台”,将诏书放在那个“朵云”——即雕成云朵状的木盘内,再置于木雕的“金凤”嘴里,两个銮仪卫,用黄绒绳悬吊“金凤”,从垛口正中徐徐降下,以示天子之命由金凤乘云朵自天而降人间也。

这时,早有礼部司官托着云盘——不是“金凤”嘴里雕成云朵状的木盘,而是前头提到的漆了云纹的托盘——在下头跪接。

“金凤”嘴里的诏书,正正好落在“云盘”里,此谓之“云盘接诏”。

接诏后,诏书仍要放回龙亭之内,然后由黄盖、仪仗、鼓乐前导,浩浩荡荡的抬出大清门,送往礼部衙门。

诏书到达礼部的时候,礼部堂官早已取道长安左门,回到衙署,率众司官在大门前跪迎,并将诏书安放在大堂内,恭列香案,行三跪九叩礼。随后,用黄纸誊写若干份,分送各地,颁告天下。

这一整套仪式,曰“金凤颁诏”。

至此,整个登基大典,才算正式结束。

虽然有人对曾涤生这个“宣诏官”不甚以为然,但纵观整个登基大典,还是非常圆满的。

“同治”的年号

最新小说: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神话版隋唐演义 太监皇子 父皇,朕杀回来了! 无敌傻太子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质子无敌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大夏钦天监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