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引擎喷射出湛蓝光焰,这艘看起来很像是乌龟的小飞船缓缓转向,掉头向那颗黯淡的恒星飞去。
飞船跟只比公共汽车大一截,构造非常简陋。除了尾部的推进引擎,以及脖子部位的姿态调整引擎,其他空间竟然都是敞开的。
外形类似人的战斗机器人坐在飞行器甲板的座位上,端着多联机炮,炮口指向像是粘稠黑灰缓缓翻搅的虚空,它们背后那几个穿着动力装甲的才是真人。
夏鸣是带着小欢过来侦查变异博格的巢穴,小欢的眼睛不仅可以放射可见光,让她获得更立体的视觉,还能够细致的探查远距离的物体状况,这让她成为这个充满了各种辐射,电磁波紊乱的空间里,最为可靠的人肉雷达。
离夏鸣第一次出击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对付变异博格的技术和装备都有了很大提升,战况也推进到即将与变异博格巢穴接触的阶段。
能取得这样的战果,靠的就是机器人。不过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合适的,又该怎么运用,也经历了一个摸索过程。
最初来自UNOC的军事专家认为,圆球状的机器人最适合在太空作战,而且拥有最高的性价比。
于是第一代星门自主作战机器人就是直径大概一人高的圆滚滚金属球,内装一部小型火箭引擎,加按照三维轴向分布的智能矢量喷口。机器人装载有各种配置的武器,依靠可见光和红外线探测器,由自主智能识别作战。
这代被称为“大铁球”的机器人是在地球制造好部件后,送到星门来装配的,总数高达好几千。最初的小规模作战显现出了一定威力,几部装备有30mm机关炮的大铁球就能对付落单的变异博格,智能进一步提升后,甚至能跟变异博格一打一。
不过,当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时,大铁球近战无力的弱点就暴露无遗。
一旦变异博格接近,用触手缠住,机器人就毫无抵抗之力,只能无助的拖着变异博格乱飞,然后被酸液腐蚀。
当双方陷入混战后,大铁球既要拉开距离,又要在密集环境中防止误伤,即便智能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只靠火箭引擎推动圆滚滚的身体,也作不出太多动作。
科学家在大铁球上增加了弹出的机械臂解决近战问题,夏鸣这边也在智能控制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加上超高频微波武器可以对变异博格的大脑和器官造成一定损伤,看起来大铁球还是有希望的。
UNOC在星门设立的联合国太空武装力量(UNAS)指挥部乐观的认为,如果继续提升武器技术,换用续航力更强的离子引擎,那么靠海量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大铁球,应该可以轻松解决变异博格,将星门外的混沌区域清扫干净。
新情况很快将他们的美梦击碎,在一次例行战斗中,变异博格里居然混有之前战损了的大铁球。夏鸣和安森等人亲自出动,带回一只“叛变”的大铁球残骸,才发现这只大铁球的智能芯片已经被类似变异博格的异化大脑代替。
换言之,如果人类企图用大铁球海淹没变异博格,那么相当一部分大铁球会成为敌人,反过来打人类。
大铁球就此被废弃,这个时候,小行星带的自动冶炼工厂和机器人制造工厂也部署到位,试运行成功,战略方向重新回到夏鸣主张的人与机器人结合方案。
夏鸣认为,人形机器人虽然构造复杂,成本高昂,但单兵战斗力强,也有广泛的适应能力,战斗数据可以跟人互通,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第二代自主战斗机器人诞生了,这种机器人将动力装甲的关节强化为骨骼,各方面都以人为基准,在战场上获得了很大进展。正是依靠它们的奋战,加上多联机关炮、微波冲击炸弹等重型武器的入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