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号空间站,星联科学院生物研究中心里多了一个怪怪的大房间,四面都由超硅玻璃墙围起来,玻璃墙同时也是显示屏,不断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影像。
从数据里看得出,房间里充盈着氢气、甲烷、氨气和氮气,密度只有0.7个标准大气压,温度是190K左右,等于零下83.5度。
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一只有篮球大小,圆滚滚又毛茸茸的东西正在房间里飘荡,毛色黑白黄都有,斑驳杂乱,像是在泥水里泡了一整天。
这个圆球有两个对称的气孔,一侧气孔拖着两根类似孔雀羽毛的东西,另一侧气孔贴着一圈狭长叶片。前一个气孔偶尔吸气,圆球整个膨胀了一圈,气流从另一个气孔里喷出,叶片像是战斗机矢量喷口的调整板一样竖起,引导气流推动圆球前进。一吸一喷之间,圆球在这个宽阔的透明房间里灵活的上蹿下跳,一点也不受零重力的影响。
玻璃墙上的信息提示是这样的:
实验室ID:马特球生命19号。
姓名:唐19。
年龄:42天。
“它的生理年龄大概相当于人类的五六岁吧,大脑成熟得很快,在数学和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初中生,但因为世界观相差太大,和它的交流还有很大障碍,所以看起来它还只是个奇怪的生物,而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智慧生命。”
“那种羽毛一样的长带就是它们的感觉器官,可以发射功率很低的微波,应该也是它们相互之间沟通的途径。”
“我们还在解读它的语言,就是那种微波的编码,但因为它是我们创造的,基因里只留下了最简单的一些母语记忆,现在就靠低级神经反射来了解它的想法。”
玻璃墙外,晓棠滔滔不绝的介绍着她的最新杰作:“我至今搞不明白,它们所在的气态行星是怎么演化出这样的智慧生命的,那需要一系列非常严苛并且偶然的条件。分析它们的基因能看出,它们进化出智慧的环境跟现在的生存环境很不一样,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也是个迷。”
“更奇妙的是,它们靠紫外线、甲烷等物质合成蛋白质和水,身体就是个小型的生命起源炉。它们还会用气囊吸收某些岩粒,转换成体表的绒毛。绒毛实际上是一种高分子导电纤维,相互之间会传导微弱的电流信号,是另一种感官,同时也是另一种沟通方式。”
徐教授的建议让晓棠思路豁然开朗,她通过马特球生命的克隆工程,成功的制造出马特球胚胎,再通过马特球生命的自然生殖方式,让胚胎孕育出新的马特球生命。从命名来看,她只失败了18次……
马特球生命的生殖方式很独特,它们在平常时候是无性的,到了需要繁衍的时候,会两两结对,分别演化出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雄性通过“首羽”进入雌性体内的生殖器官,制造出受精卵。雌性孕育出下一代后,生殖器官就会退化,恢复无性状态。
这个方向跟地球上某些变态追求的“人类解放”很像,难道这是高等智慧生命进化的必然方向?
夏鸣这个在人类里算是进化程度最高的个体,对这个方向进行了颇为忧虑的思考后,觉得着实接受不了,只好转移了思路。
他问晓棠:“这个只有42天大的家伙,已经相当于人类的五六岁?那它岂不是很短命?”
“它的成长曲线跟人类不同,大约只要三个月,体型上就能长到成熟状态,之后都是大脑的发育过程,不过……”
晓棠叹气:“跟人相比,它还是很短命,理论上的寿命极限应该是五十年左右,实际上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年。”
“跟狗差不多嘛”,夏鸣发表着很随兴的感慨,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