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二人大笑了一通,杨廷和拍拍秦厉的肩头,笑道,“小子,好好干?19??很有前程呐!老夫官至内阁首辅,想来你的成就要在老夫之上哩!”
杨廷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能得到老丈人的夸奖也是一种荣耀不是?秦厉心下也是非常欢喜。
可是随后杨廷和的那张脸却是阴沉下来,他又是郑重其事了,恢复了往日里的严肃。杨廷和眉头微微一皱,看秦厉一眼,道,“小厉,虽然这主意你与老夫不谋而合,但老夫还是有一件事很为难呐,不知让谁去传旨,让谁去游说江彬。老夫也是一连几日难以入眠,始终寻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呐!”
杨廷和说的是实情,的确,派去江彬府上传旨的人很重要。第一,派出去的这人应该是大明忠臣,对大明忠心不二,而且还要有胆子。没有胆子的人你派他去了,到了江彬府上被江彬稍稍一吓,那就说出了实情,那不是等于去送死吗?要知道,江彬蓄意谋反,此时他府上准备的应该会非常周密。
第二,派去的人官位还不能太低,而且平时里和江彬关系还说的过去才行。像是杨廷和这样的人,自然不行。他的官位高了些不说,他平时和江彬那简直就是水火不容。像是秦厉这样的也是不行的,秦厉的官位太低不说,秦厉和江彬也是有过很多过节,尤其是现在秦厉杀光了皇宫里的那些叛逆。估计江彬现在想的是生吃了秦厉都不解恨呐。
虽然只是两个条件,但放眼整个大明朝廷这样的人好像真的不多。
看杨廷和的模样,还真是为这人选为难了。秦厉也是皱起眉头,微微沉思了一下,蓦地眼前一亮,说道,“老丈人,我倒是有个人选,我想他应该可以的。刚才我在灵堂看到了守护灵堂的各位大人,却不见工部尚书李鐩李大人。据我所知,李大人是当朝二品,从官位上俨然是合格了,况且李大人的为人小婿也是略知一二。不若让我的兄弟黄天保护着李大人去一趟江彬府上。
黄天乃黄忠后人,一身是胆,想来定能护的李大人安全。”
乖乖隆地咚!这秦厉一年来都是在河间做知府,以前在京城之时也是很少外出,一副吊儿郎当,不关心政事的样子,他怎么这么了解李鐩呀?看来这小子真是个有心人。他时刻在观察着朝廷中的每一个人,关注着大明朝堂呐!
杨廷和是越来越欣赏秦厉了。
也难怪了,杨廷和还真是没想到李鐩,这李鐩的确是个很合适的人。
李鐩,字时器,汤阴县五陵镇镇抚寨村人。大明成化八年进士,一开始担任都水主事。后来又是接连被提拔,当上了鸿胪少卿、工部侍郎、工部尚书。
早在成化年间他担任刑部郎中时,他奉皇命赴山西赈灾,在救灾同时,广开水渠,浇灌农田上百万亩,成绩卓著。
弘治初年更是奉诏上书,条陈治理朝政十事,主张“外攘宜先治内”,批评朝内奢靡浮华现象等。当时,边疆报告密云一带有外族入侵动向,急切需要加以防备。
当时弘治皇帝听闻禀报后,说道,“非李鐩不可“。弘治皇帝便是把李鐩招来,进行了一番安排。李鐩果然不负皇帝的希望,去了边防之后,便是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他先是精将简政,加强了军备,制定防御策略,使当时的局势很快稳定下来。李鐩便因此更是得到弘治皇帝的器重。
当时弘治皇帝曾赞誉他是一位善于处理国家大事的干吏。
弘治驾崩之后,轮到正德当皇帝了。正德时候,大太监刘瑾掌权,把持了朝政,前朝的很多大臣遭到排挤打压。李鐩自然不能幸免,迫于无奈,只有辞职归乡。
说来正德皇帝也算是干了一件大好事,当时是百官称快,正德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