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远一路上是越想越气,本来要回家的,他突然改了主意,车头一转,直奔着土产公司的商店去了。
乔如意这会儿正在点钱,虽然说第二波进来的货没有第一波出的那么快,但是,这几天的时间里,月饼这种应季热销的产品大部分也都卖掉了。
足以见得,乔如意对市场的初步判断,还是对的。
乔思源在大厅那边,走了四箱多的散装月饼,两盒精装月饼,贺成在他们同事那边做了个简单的口头宣传,帮乔如意消化了六盒精装月饼礼盒,贺桂芬又要了两盒精装月饼。
不止月饼,有食品厂标识的桃酥,在乔思源的摊子上走的也挺好,都没剩下几块了。
乔如意手头剩下的货也不多了,就只有不到两箱的散装月饼,还有两个礼盒。
后天就是中秋了,月饼这块,乔如意也不打算再进货了,还想要琢磨一下别的品类。
手里这些,就算都销不掉,自己吃了,或者是便宜处理,到时候也不亏,何况这两天还能卖点。
大部分的本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口袋,她已经算是赚到了第一桶金。
虽然是小买卖刚起步,但是这个成果无疑还是喜人的。
至于蒋大庆那边,开始乔如意第一次找他说一起合作的时候,他是一口回绝了,总觉得乔如意这是在跟他抢生意。
但是,这乔如意的话还真就在蒋大庆的脑子里过了几遍。
“现做的油条和豆腐脑,豆浆总有供不上的时候,客人吃不上,肯定就走了,说不定下次就不会来了,早晨六七点钟的时候,商店都还不开门,你摆点现成的面包,桃酥,还有火腿肠什么的,万一他们想要应个急,就买了,你也不亏,赚多少,咱们两一人一半。
最重要的是,你留住了顾客,客流量越大,你才能赚得越多。”
蒋大庆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自己也能有不少收益。
一个大面包他就能赚上三毛钱,卖五个,就是一块五,他一根油条,才能挣一毛。
而且,蒋大庆这几天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还真让乔如意给说着了,他一个人扯油条下锅,再到炸熟了,有人排队等得不耐烦就走了。
以前,蒋大庆也没什么经营理念,但是乔如意说完了之后,蒋大庆看着没吃上饭的人走了,心里也是真着急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乔如意缺钱,蒋大庆家情况更糟。
他媳妇最近身体越来越差了,上了趟医院,医生告诉他,得手术,手术费得五百多块钱。
蒋大庆横七竖八地凑了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是能求的都求了个遍,一共也就凑了那么两百多块钱,是他们家全部的家底,还差了一半多。
家里五个孩子,都是念书的年纪,就算不念书,总要吃饭的。
蒋大庆都有点后悔没答应乔如意的合作邀请了,回家跟媳妇一说,他媳妇也说他是个死脑筋,小心眼。
结果,没过两天,乔如意又来了,这回蒋大庆直接就松口了,他愿意让乔如意批发来的面包、桃酥和火腿肠在他们早餐铺子上摆着。
真见着钱了的时候,蒋大庆那感觉还是不一样,他有时候忙不过来了,就直接推销一下面包和桃酥这些现成的吃的,还时常吆喝两句。
就像是当时乔如意说的,他们早餐摊的客流量都比以前大了不少。
……
乔如意细算了一下蒋大庆这一块,虽然利润不大,但是她省事儿,就属于只提供了一个货源,赚了个差价,等同于是白得的钱。
乔如意想要趁着国企和个体经济改革之前,把自己的职业优势发挥到最大。
李晓兰没事儿抓着一把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和乔如意唠嗑,“你这没少挣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