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朋友近读南宋人张戒的《默记》,便发现岳飞之死与赵构“伤自尊”多少有一点微妙的关系。随后便告知了我。与我分享了这个趣事。
宋高宗赵构虽贵为皇帝,可一生却难有皇帝至高无上的优越感。面对杀父、奸母、囚兄、灭国的仇敌金国,在强大的攻势下,却甘于称侄、称臣,年年朝贡。他前半生被金兵追得狼狈逃窜,后半生又被权臣秦桧所制,形同傀儡,虽有这么窝囊的一生,却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1岁,可见赵构是个心理素质极好之人。但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处伤疤,是忌讳任何人揭开的。
这一伤疤就是他不能生育的隐情。
靖康二年五月(1127年),金军攻克开封并俘徽、钦二宗北去。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后,在投降派大臣汪伯彦、黄潜善等的建议下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赵构从扬州逃往镇江,之后以巡视为名逃往杭州。
这时随军的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苗、刘率兵包围行宫,一面分兵捕杀宦官康履、曾择等,一面胁迫宋高宗传位于三岁的皇子赵旉,改元明受,请隆佑太后(即元佑皇后)垂帘听政,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居显宁寺,改称睿圣宫。
此时时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被推上了历史舞台。赵旉,本名赵旉,又名赵敷,宋高宗赵构之子,母亲为潘贤妃,宋高宗对这个惟一的儿子格外疼爱。建炎元年(1127年),赵旉出生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自出生之后,赵旉就被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苗刘兵变”之际,苗傅和刘正彦逼赵构退位改由赵旉即位称帝并改元明受。但随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四月初一,高宗还行宫复辟,恢复建炎年号,赵旉复被立为皇太子,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政,赵旉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日。
叛乱被平息之后,赵旉在从扬州回到临安的途中发了高烧,还宫之后,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并发出巨响,将病中的赵旉吓死,赵旉时年三岁。宋高宗和潘贤妃伤心不已,惟一的儿子死去让本就生育困难的赵构痛哭了整整三日,之后更是下令将保姆及宫女全部处死。对于害死自己儿子的苗傅和刘正彦当然绝不能放过,两人在被抓获之后皆寸磔于市。赵构随后追封儿子赵旉为“元懿太子”,之后元末的韩林儿追谥赵旉为“宋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宋简宗在位时间过短,又是幼君当政,为傀儡皇帝,所以不被认为是宋朝皇帝之一。
好了,讲完赵构的小儿子就开始讲赵构了。
公元1127年,赵构在金兵的追击下南逃至扬州。一日,赵构“偷得浮生半日闲”,刚准备与美女“放松”一下,忽报金兵已追来,在惊吓中落下了不举的毛病。而在此前,赵构唯一子嗣、年仅3岁的赵旉在前文所讲的战乱中早夭。无子继承自己的“光辉事业”,这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与耻辱。不得已,赵构秘密地从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中选择两个年幼的孩子,即赵昚与赵琢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人选。可是赵构迟迟不确定立谁为嗣子,显然他是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抱有幻想。可偏偏岳飞一次次建议高宗早早立嗣。据张戒《默记》记载,1135年正月,忠心耿耿的岳飞又一次不请自来,密谒赵构,建议赵构速立太子,以断绝金人在北方欲立钦宗儿子为傀儡皇帝的阴谋。可这次赵构实在是“伤自尊了”,怒斥道:“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