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决意继续向褚蒜子推荐周楚来担任益州刺史,还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的,毕竟所有人都看得出,褚蒜子这样子安排就是为了打压桓温,平衡益州本地的政治平衡,桓温若是知趣的话就见好就收,默默的认可就行了,若是不知趣,继续向褚蒜子推荐周楚来担任益州刺史的话,弄的褚蒜子很难堪,后果就很严重了,弄不好自己辛辛苦苦依靠军功建立起来的功勋也会化为乌有。
若是一般人的话,肯定会默认这种结果,但是桓温不是一般人,他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从大局出发,是从如何收复汉人丢失的全部失地的大局来看待问题的,他很清楚益州的重要性,益州北部还有李权的巴西郡、南部还有建宁郡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尚未收复,所以益州不能乱,乱了的话,自己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他必须据理力争,为周楚等人收复蜀南和蜀北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陛下、太后,此次西征,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成汉内乱,让臣有机可趁,趁边关空虚之机,成功入蜀;其次成汉皇帝李势荒淫无道,人心尽失,才会让臣等如入无人之境,以区区两千兵力,直驱千里而攻入成都;最后我大晋将士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屡次被数倍于已的敌人包围都能力战不退,数千化险为夷;正在有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上下一心的努力,才能取得如此大捷,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是想再取得这样的胜利,怕是不会那么轻松了。”
“恩,桓将军的勇气和努力,皇上和本宫都看在眼里的,朝廷定不会辜负众位将士的报国之心,尽快封赏的。”桓温聊了这么多,褚蒜子还以为桓温还对封谯王司马无忌为益州刺史耿耿于怀呢,所以就又安慰了几句。
但是桓温却不是这个意思,他之所以要先说这样的话,其实是为了后面的话做铺垫的,他见褚蒜子理解错了,所以又赶紧说道。
“太后,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此次西征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臣的能力有多么的出众,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所以成功实属不易,成都虽然打下了来,成汉朝的皇帝也被俘虏了,但是蜀南、蜀北等郡依然没有投降,虽然继续派遣大军前往征服,所以蜀地目前并不平稳,成汉朝在益州统计了五十余年,根基还在,臣听说已有不肯臣服的成汉旧臣在秘密寻找其他宗室继任成汉皇帝,继续对抗天朝,若是那样的话,怕是对我们对益州的治理十分的不利啊,所以臣斗胆肯请太后,收回册封谯王为益州刺史的诏命,任命熟悉益州情况的周楚担任益州刺史,待蜀地完全平定之后,再请谯王前往益州担任刺史,此为万全之策啊。”
桓温在朝堂之上公然的反对褚蒜子的任命,并要求褚蒜子册封自己的亲信周楚为益州刺史,这让所有人都为桓温捏的把汗,桓温这已经是在公然的抗命了;因为从政治平衡的角度来看,褚蒜子只安排了谯王一人前往成都担任益州刺史,其他的人还是按桓温的名单来安排,已经是天大的面子啦,说的再直白了点,褚蒜子就是安排谯王司马无忌去当门面的,其实司马无忌作为一个宗室子弟,要能力没能力,要威信没威信,他还能干啥?说的再直白点,整个益州还是桓温说了算,褚蒜子只不过是为了平衡一下朝局而已。
可即便如此,桓温还是不满足,这就确实有些过份了,过份的连一向支持桓温的司徒府长史诸葛无绪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向桓温说道:“桓温你太过份了,太后已经钦命了谯王出任益州刺史,其他人等还是按你举荐的人员来安排,这是已经是天大的皇恩了,你还嫌不足?别以为你打下了益州这益州就是你的了,这益州是大晋的益州,是天下人的益州,不是你桓温一个人的益州。”
好家伙,诸葛无绪此言一出,立马震惊了众人,这诸葛简直就是没有丝毫的掩饰啊,直接明了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