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黑色星期一(2 / 2)

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威廉村”。

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威廉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威廉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威廉毯”。

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

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北华日报》驻美国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绘悲惨的情景,“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美国经济危机的悲惨局面被发达的媒体传播到北华国内,所有人都被美国人的悲惨生活震惊了,没想到金融市场带来的危害这么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到国内,北华所有人一方面为悲惨的美国人祈祷,另一方面庆幸宋肖和北华高层对股票金融市场这种虚拟经济的限制。

面对国内悲惨的遭遇,威廉政府采取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对策,反对联邦政府干预,并残酷镇压要求提前发放退伍金的退伍军人。

政府被迫采取某些反危机措施,比如:举办农业信贷以帮助农场主进行大规模市场活动;实行保护关税以维护农产品价格;扩大公私建筑业规模;建立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大银行和大公司,使其免于破产等。

但或由于规模过小,或由于药不对症,都难挽狂澜,反而使危机日益严重。

很多人为了找工作,付出各种努力。

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

有一个佛罗里达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确实有5000人来应聘。

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在那样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做。《纽约时报》做过调查,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1875年,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

最新小说: 变成路人甲后(女尊) 恋爱困难少女 掌上明珠 御赐第一女仵作 念念勿忘 大明一家人 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 娇娘二嫁 妈妈是虐文女主怎么办? 恶人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