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帝国全面转向帝制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仍然没有停歇。
在北非,英国、美国、法国和其他协约国200多万军队与德国、意大利轴心国80万军队在利比亚、突尼斯地区上演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四个月的战斗,上百万人的伤亡,战争的惨烈让双方都不敢后退半步。
西西里岛
在华夏帝国全面转向帝制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仍然没有停歇。
在北非,英国、美国、法国和其他协约国200多万军队与德国、意大利轴心国80万军队在利比亚、突尼斯地区上演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四个月的战斗,上百万人的伤亡,战争的惨烈让双方都不敢后退半步。
西西里岛
8月中旬,约翰·罗素中将带领剩余的20多万部队撤到西西里岛。美英法协约国军队获得了北非战场的胜利,在突尼斯地区集结,准备攻打轴心国的腹地意大利。
经过了残酷的北非战争,美国远征军也是付出了70多万人的伤亡,其中日本雇佣军就付出60多万人的伤亡,每到攻坚战阶段,美国远征军司令亨利·坎贝尔·班纳曼总是派出日本雇佣兵出场。
除了北非战场,轴心国在英国欧洲领土和欧洲大陆建立了防御协约国进攻的战线,被称为“大西洋铁壁”,派出200万部队在西部边境防御。
另外重整300万部队开始了对世界科盟第二次征讨。
随着战争的逐步开展,轴心国资金和物资逐步缺乏,巴扎特打起了犹太人的主意。
在欧洲地区犹太人被称为商业民族,投机倒把,十分富裕。欧洲地区一向有反犹传统。巴扎特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更是把反犹主义、反对科学主义作为其口号。
巴扎特是一位狂热的爱国分子,一直以来他都坚信德国可以获得胜利,然而德国最终却战败了,这种长期必胜信念的崩溃,让巴扎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一战后期,整个德国在精神上是分裂的。
前线的德国士兵拼死拼活时,后方的犹太人疯狂搞事。
他们搞出了个十一月革命,在后方制造骚乱,反对政府。
巴扎特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执念,让他对这次革命充满敌意,这成为他反犹思想的直接源头。
加上一直以来接触的反犹思想,巴扎特认定犹太人是导致德国战败的罪魁祸首。
在他眼里犹太人就是叛国的蛀虫。
因此巴扎特声称地球应该由日耳曼优等种族进行统治,必须消灭犹太人。
对于刚上台的巴扎特来说,军事复国才是他的梦想。
他明白一个道理,有强大的军工业就能富国,但当时的德国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嗷嗷待哺的德国人民急需他想办法改善生活。
资本家不能碰,人民等着改善生活,工人要维持高福利,军工厂也得烧钱,那么钱从哪里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迫害犹太人,剥夺财产。
当时德国的经济命脉和军工业全部控制在犹太人手里,巴扎特虽然早已对犹太人心生不满,但他还是选择先跟犹太人谈谈。
可惜谈判没有成功。
这在巴扎特看来,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就没有把德国视为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这种话根本打动不了他们,而且他们也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生产,价格还高得离谱,这严重损害了德国政府的财力资源。
巴扎特不是没想过撇开犹太人重新组织生产,但他发现犹太人太会做生意了,别人根本竞争不过。
犹太人的不识时务,让巴扎特认为他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德国的复兴和崛起。
此时,本就反犹的巴扎特心中杀机已起。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灭了犹太人把他们的军工厂充公,一步到位完成军工复国的理想。
同时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得到大笔财富用来解决民众福利问题,安抚日耳曼人的情绪。
以犹太人的生命和财富为代价,保障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犹太人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