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孟浩然从江陵上船,一路跋涉,来到绵州昌明县。这日来到青莲镇,孟浩然上岸,来到渡口边的第家酱坊。路边有卖饭的小摊,孟浩然来小摊上歇脚打尖。
“老人家,附近可有刘姓人家或者李姓人家?”孟浩然问摊主。
“客官来自中原?”摊主问。
“我是中原襄州人,家里是开酒坊的。去年你们这里的人,在襄州染病,不幸去世。临终前,托我无论如何来昌明,告诉家里人一声。可他口音不清,我也没听明白是刘还是李。”孟浩然说。
“真是义士啊!我祖辈都在这青莲镇,走街串巷也是不少,从未听说有刘姓或者李姓人家啊!”摊主说。
“他说家在大匡山下。”
“大匡山下也有村落,可都不姓刘或者姓李,倒有一户吴姓人家。”摊主说。
孟浩然问清了道路,道了谢,向大匡山而来。
暮色时候,孟浩然来到大匡山下。按摊主指点,果见有一处大院,两进院落。便上前叩门。
门开了。一个中年男子看着孟浩然。
“尊兄,我是从中原来的。天黑了,能借个宿吗?”孟浩然抱拳行礼,恭敬地说。
“中原哪里人?”中年男子问。
“襄州襄阳人氏。我姓孟,名浩,字浩然。仕途困顿,只得钟情于山水。”孟浩然说。
“既是孟子的后人,就进来吧。只是家境贫寒,恐慢待了孟君。”男子说。
孟浩然道着谢,随中年男子走进院来。
两个女子站在前堂正房门口,紧张地看着孟浩然。
“襄阳的孟君,游历山水的。”中年男子说。
两位女子依然紧张地点点头。孟浩然发现,有一个女子是西域人。
两位女子慌忙进屋。
孟浩然走进前堂,见厅堂里摆着四张茶桌,显然刚才是四人在饮茶。孟浩然刚刚坐好,有一女子便把茶桌端了上来,给孟浩然斟茶。
“这是我婆娘,吴氏。”中年男子说。
吴氏依然紧张,强挤出一丝笑意,向孟浩然点点头。
“敢问尊兄名姓?”孟浩然问。
“我叫吴丞焕,世代居住在大匡山下,靠进山挖药为生。”吴丞焕说。
孟浩然闻听是吴丞焕,内心抑制不住欣喜。
“我能向吴兄打听一个人吗?”孟浩然问。
“谁?”吴丞焕神情又紧张起来,惊恐地看着孟浩然。
“吴指南。”
“你们怎么认识?”吴丞焕恐惧地看着孟浩然,问。
孟浩然把李白、吴指南在巴陵遇袭,吴指南不幸遇难,他如何搭救李白,李白如何成为许家女婿,说了一遍。
“我是受李白之托,来昌明报信的。”孟浩然说。
内室传来哭泣声。
“不瞒孟君,吴指南就是我的儿子。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死了呢?”吴丞焕黯然神伤。
“怪浩然晚去了一步,没将令公子救下,实在惭愧的很。”
这时,吴氏走了出来,扑通给孟浩然跪下,行叩拜大礼,说:“孟君不远千里,来这穷乡僻壤送信,我们已是万分感激了。”
孟浩然忙起身,说礼重了,让吴氏免礼。
“你去把先生也叫出来吧。”吴丞焕对吴氏说。
吴氏这才站起,回内室去了。
孟浩然刚刚坐好,吴氏和那西域女子陪着一个矮个子男人走了进来。男人有六七十岁,但面容清雅,精神矍铄。未落座,先向孟浩然行礼,说:“东岩子多谢孟君来报信。”
孟浩然闻听是东岩子,也猛地站了起来,问:“莫非先生就是当朝第一纵横家东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