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魂灵附在一尊蜡像上,居然活灵活现的指挥着眼前的这场战争。
在场的大臣们心里疑惑,却无人敢质疑。
李绩站起身来,走到辽东作战图前,指着辽水、鸭绿水等河流的位置,“陛下的意思,这些地方需要仔细的考察一下。当然了,让陛下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头都走到,那也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让陛下到前沿去走走,实际上是做给高句丽军队看得。”
他面色忽然暗淡下来,低声补充道,“我不说,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蜡像只是一种象征。就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他死后,蜀国军队仍把他的蜡像用战车推着,对外就是说,诸葛亮没死。以稳住军心。”
“我明白。我也十分赞同靖王爷的做法。不过,这样能撑到何时?”长孙无忌也是一脸的狐疑,蜡像就是蜡像,他与真人无法相提并论。
“大家放心。现在依然是陛下在指挥辽东会战。即使我出面做决策,也是按照事先研究的方案实施的。”
“陛下的作战思路,以往都是速战速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几场战役打得有点墨迹。”
长孙无忌接着分析道,“陛下有点考虑太多了。对待叛军有点心慈手软。”
“不是心慈手软,那是谨慎。可能受到杨广的影响。”李绩喝了一口水,伸手抚摸蜡像的肩部,附在李二的耳边,嘀咕几声。
然后看看长孙无忌,低声道,“还是陪着陛下去看看阵地,向高句丽守军示威。”
他的话音一落,李二的蜡像慢慢起身,跟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名振等,率骑兵数百人,登上高岗眺望,观察山川形势,评估可以设置伏兵及可以发动攻击的通道。
高句丽的斥候看见李二的身影,心里当时一惊,都说大唐陛下卧床不起了,这不还到前沿阵地来看地形吗。
当斥候把消息告诉高延寿的时候,他不以为然道,“别被假象迷惑。即使是李二的本人,他也是拖着病体而来。”
李二等人看见高句丽军及靺鞨部落军,联合建立阵地,前后绵延四十里。
江夏郡王李道宗建议道,“高句丽出动全国兵力抵抗唐军,首都平壤的防守一定空虚,靖王爷,请交给我精锐骑兵五千人,先行摧毁他们的老巢,这样一来,即使高句丽拥兵数十万,也可以不战而降。”
李绩没有当场同意他的分兵建议。
等从阵地上回来,李绩派使节告诉高延寿道,“大唐陛下因为你们国家乱臣贼子谋杀君王,所以兴师问罪。至于两国交战,不是陛下的本意。大军进入你们国境之后,粮秣来不及供应,不得不夺取几个城池,等你们国家恢复臣属的礼节,这些城池都会交还。”
高延寿听了大唐使节的话之后,开始放松警惕,不再戒备。
李绩于夜晚召集各军事将领,询问他们的意见,亲自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在辽东六山西岭构筑阵地。
派长孙无忌率精锐士兵一万一千人,负责机动任务,从山北峡谷地带出击,猛冲高句丽军的后卫。
王德等人虚张声势,把李二的蜡像用战车拉到北山阵地,时刻听候李绩的信号,只要李绩发出总攻指令,就会在北山山峰上吹响号角。
高延寿等发现李绩构筑阵地,下令紧急备战,打算攻击。
李绩见各路军已经抵达指定位置,立即下令擂动战鼓,吹起号角,竖起所有旗帜。
各路兵马在震天鼓角声中,嘶叫呐喊,六路出击。
高延寿等大为恐惧,打算分兵抵抗,可是营阵已乱,正巧天际响起隆隆巨雷,闪电耀眼,李绩率军大声呼号,攻陷敌人营阵,所到之处,没有人能够抵挡,高句丽军纷纷败退,远征军主力乘势投入,高句丽军霎时崩溃,阵亡二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