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绩,三个老臣的影子在李治的眼前挥之不去。
三角形稳定性一旦形成,帝国的基石就会形成铁板一块。
基础牢固,对于国祚长久是好事,但是对于新皇用权,倒是十分掣肘的局面。
李绩当着他的面,除掉一个御史,就像碾死一只蚂蚁。
这明显是示威。
褚遂良人在京城,主持召开政事堂会议,没经事前酝酿,直接下旨缉拿人犯。
如果李治彻底躺平,他这个皇上也就彻底的废了。
身披黄袍,屁股坐在龙椅上,只是个摆设。充其量,是个提线木偶而已。
昏暗的烛光下,他无法闭眼。进入洛阳才两日,就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大事件。
如果说,昨夜王一策带人误将他的一行当做窃贼抓起来,还有点新鲜感和体验感的话,那么,今晚发生的伤人致死案件,就让他有点懵懂了。
自己当主角不香吗。
为啥,他每做一件事,每走一步路,背后都要有人参进来,试图左右事态发展的方向。
按他的设计,在洛阳县衙考察一下吏治,与洛阳县衙的胥吏们近距离接触,这是没大问题的。
事后,对捕快们集体谈话,来个训诫也就完事了。
自己是个皇上,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弄出多少动静来。
再说了,金吾卫卫士们已经在县衙周围潜伏,朕一个指令,就能彻底扭转事态的走向。
娘的,是谁走漏了风声。
结果,惊动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
京城方面,竟然动用不良人,试图将洛阳县衙弄个底朝天。
是中书令擅自行权?
还是幕后有人指使。
李治的眼角流出几滴眼泪。
腹语道,“我这个皇上当的这实在是窝囊。没什么意思。”
为啥流出几滴眼泪,只有他本人知道。是对自己无能的悔恨,还是懊恼,还是怨天尤人,谁也无法说得清。
伤感一会,李治用纱巾擦干眼泪,低声道,“王公公,有些事,我只能和您说。您说我为啥不能独立的办成一件事。我想出来考察一下民情社意,接过,闹出人命关天的事来。”
太师椅上的王德,听见李治的喊声,心里早有准备。
多年来,他看着李治一天天长大成人。
先帝三个皇子中,李治实力最弱。
可,他也是最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在夺嫡之战中,他是渔翁得利。
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利益。
在李承乾和李泰同时出局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拥有优先继承权的嫡子中,只剩下最小的李治。
李治性情温和,年纪也轻。立他为储君,既不会像李承乾那样急着提前上位,继位后也不会主动为难两位被废黜的亲兄弟。
就这样,李治意外地成为贞观年间储君争夺战的赢家,并且在唐太宗死后继承了皇位。
永徽之初,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三位老臣尽力辅佐朝政。
李绩还主动让贤,三次提出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舅舅长孙无忌依然事必躬亲的处理着军国大政。
褚遂良依然四平八稳的日理万机。
帝国的年轮在时光隧道里飞驰向前。
到处呈现着朗朗乾坤,海晏河清的生态局面,大唐帝国真的很稳。
蹄疾步稳。正是延续贞观之治大唐盛景的最佳状态。
李治捷足先登。
事实上,正如三位老臣预料的那样,他既没有为难两位哥哥,也没有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开疆破土、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