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有多大事,而是李治这个皇上的面子没法搁。
三京大户捐赠,也没大事。按照惯例,帝国每遇重大工程建设,都有让大族大户出钱的做法。
要当朝的大臣出钱,按理说,也是好事。必定有的人,将来退休了,要回到晋阳宫养老。晋阳宫不是靖王爷一个人的,是帝国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也是老干部康复中心。
王德见李治不表态,又低声安慰,“陛下作为一国之主,动用府库的钱款,我想不是什么大事。走程序,就走程序。最起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两位首辅大臣不会打坝子。两个都是是先帝钦点的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还是您的亲舅舅。就这种关系,这件事十有八九能办成。”
“靖王爷一心为公,从来不为自己个人利益得失考虑半分。让其他大臣出点份子钱,不过分吧。所以,老奴看,这三种办法行。”
有王德撮合,李治胆子逐渐壮了起来。
“公公,您草拟个诏书,递给中书舍人们润色润色。要是意见分歧不大,那就提交政事堂会议研究。”
“这倒不难。老奴马上起草。有一件事,陛下是不是忽略了。”
“什么事?”
“就是朱府尹和李县令的案子,大理寺迟迟不予结案,马上中秋节就要到了,河南府和洛阳县的维稳问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引起民愤,盗匪再起,帝国的安稳局面就会收到冲击。和谐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为何因小失大呢。”
“王公公的意思是放人。”
“当然是放人。本来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何况李成高不在现场,朱允炆还在府衙里办公,他们都对此事一无所知。要是说,办了他们俩,真是有点冤屈。”
“那也不能说放就放。”
“那当然,对于主犯王一策还是要给予处罚的。处罚骨干成员就算了,这也好给靖王爷一个顺水人情。再说了,靖王爷和李成高可是至亲。弄不好,会把事情弄坏的。到时收不了场,陛下的面子也不好看。对于陛下立威,有不好的影响啊。”
“如何结案?朱府尹和李县令人在哪?”
“刑部大牢。”
“啊,不是说羁押在洛阳的吗。”
“陛下,不良人和刑部的人,可都是办案的高手。异地羁押,这样也符合办案程序要求。再说了,洛阳的官员,为何要在本地审理?”
“那就通知刑部,给予审理结论,放人了事。”
“好,老奴这就去办。”
王德说着,走到书案前,匆匆运笔。
不一会,两份诏书早拟完成。
给李治过目一下,就装入牛皮档案袋,准备启程京都,照本宣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