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如果能团队合作,共同捕猎,依靠群体的数量优势,也许就能制服大型蜥脚类恐龙,在旷日持久激烈的打斗中,重创体型庞大的猎物,并将其摆上啃食的餐桌,这或许不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因为大型食肉恐龙本身体型也十分巨大,尤其是团队合作捕猎,它们的战斗力和杀伤力同样惊人。
就算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在怎么反抗,也绝对招架不住如此之多凶猛的掠食者,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攻击。
因此,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了抵御食肉恐龙的袭击,更好的保护族群中一些年幼的成员,它们还是会以族群为单位共同生活,就像如今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野牛一样。
它们这样做,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它们不想被捕杀,族群数量越多,就越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在遭到大型掠食者捕杀的时候,它们不会坐以待毙,会根据本能意识,依靠群体数量优势,震慑捕食者。
它们或许会第一时间发现捕食者靠得离自己足够近的时候,快速扬起长长的脖子,将整个身体往后仰,顺势抬起自己的前肢,始终正面朝向攻击者,不断地踩踏地面。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耍酷,也不是在彰显自己的身材,而是时刻在提醒捕食者,我的体型比你大,想在我的身上打如意算盘,还是趁早放弃吧!
一旦把我惹怒了,小心我一脚踩扁你!
除了第一个原因以外,它们的第二个原因,以族群为单位共同生活在一起,主要好处在于,多双眼睛,要比单双眼睛,更有效的发现周围潜伏的捕食者,以提醒其它成员,随时保持警惕。
因为在血雨腥风的史前时代,残酷的血腥厮杀,经常上演。
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抗,不在那么定义模糊,其主要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食物所引发的。
食草恐龙没有攻击性,那是因为它们是食草动物,虽然有些食草恐龙看起来块头很大,但是它们缺乏战斗经验,然而食肉恐龙却不同,不论是体型庞大的食肉恐龙,还是以族群为单位生活的小型掠食者,它们每天需要寻找食物,哺育后代,经常捕猎。
随着它们捕猎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作战技巧会变得越来越娴熟。
因此,在每场激烈作战过后,幸存下来的小型掠食者的捕猎技巧,会更加的精湛。
大型掠食者一般不会轻易攻击大型蜥脚类恐龙,它们通常会捕杀一些体型要比自己弱小的猎物为食。
不过,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大型掠食者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之下,它们还是会以族群单位,对大型蜥脚类恐龙下手。
阿拉摩龙是生活在晚白垩纪北美洲大陆上,体型最庞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这种恐龙大块头,看起来傻乎乎的,全身上下除了身体巨大以外,其它部位小的可怜。
它们的脑袋很小,脖子很细,尾巴看起来就像鞭子一样。
但是可别小看了它们的长脖子和鞭子状的尾巴,它们身体上的这两个部位,可是用来对付掠食者的终极秘密武器。
我们都知道,阿拉摩龙以族群为单位共同生活在一起,无论是生活,还是前往葱葱郁郁的山谷里到处觅食,它们通常都聚集在一起。
小型掠食者的块头实在是太小了,因此根本不敢打它们的主意,但是大型掠食者不同,因为大型掠食者体型足够大,在干旱季节,食物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大型掠食者,还是会冒着一定的风险,集结同伴,一起对阿拉摩龙族群下手。
这时,阿拉摩龙就该小心了,即便它们族群成员数量再多,在面对如此之多的大型掠食者来袭,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抵御大型掠食者来袭,阿拉摩龙族群会以不同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