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面见刘协之前,袁谭心里就已经想过一些官职的人选,对于大将军一职,他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历史上完成恭迎天子的人是曹操,所以汉献帝最开始是把大将军一职赐给了他。
袁绍对此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差点为此和曹操翻脸,直到曹操主动让出大将军给袁绍,才使两人的关系得到了暂时缓和。
袁谭现在刚刚把天子接到临淄,正需要稳定,当然不会犯曹操犯过的错误,所以主动提出,将大将军一职给袁绍。
“陛下,我父亲德高望重,海内仰望,当初更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由他担任大将军才是实至名归!”袁谭向汉献帝解释着推荐袁绍的原因。
刘协虽然对袁绍没什么好印象,但他也明白现在大将军更多是个虚职,尤其袁谭推荐的还是自己的父亲,他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当即点头:“好,就依爱卿之见,封袁绍为大将军吧!”
“陛下此次东归,三公九卿一路跟随,但九卿中的太常王绛;光禄勋邓渊;卫尉士孙瑞;廷尉宣璠;大司农张义;少府田芬死于战乱,使得三公九卿名存实亡。”
“臣以为,新朝廷当有新气象,三公九卿的人选都应重新拟定才是。还请陛下恩准。”
大将军的人选确定,其他武将的任命权汉献帝给了自己,武将系统也就有了结果,袁谭随即针对文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汉献帝深知现在处于袁谭的地盘,而且一路铁血护送自己到临淄的过程,他也都看在眼中。
对于三公九卿先是支持迁都许县,随后又转为支持迁都临淄的内幕,汉献帝也有所了解。
现在袁谭要秋后算账,撤换三公九卿,刘协自然是不会去干涉,当即点头:“一切都由爱卿安排就是。”
袁谭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这才躬身告退,离开了皇宫。
回转府邸的路上,袁谭静静地思索着三公九卿的人选。
杨彪三人肯定是要全部罢免,不会再录用。
从最开始他们对袁谭就极不友好,后来还在背后阻挠迁都临淄,这样的人留着就是隐患,肯定要第一时间清除。
袁谭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这是杀鸡儆猴:让所有的官员明白,敢在背后耍小动作,不听从自己的安排,注定没有好结果,这也是一个立威的绝好机会。
三公中的太尉一职,他打算赐给曹操,表面上这是对曹操形成一种拉拢和安抚。
但只要曹操接受,也就意味着他承认了临淄朝廷,未来就可以对他发号施令,进行调遣。
司徒一职,袁谭打算赐给名仕赵温,他在李傕、郭汜劫持献帝时,曾拼死护驾,也算有功,要予以奖励。
至于司空一职,袁谭打算留给自己,他现在需要一个显赫的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奉天子以令诸侯。
九卿的其他人选,就交由孔融、赵俨,从天下名仕中,选择一些老实听话、人品也好的人担任即可,倒不用费太多的心思。
唯一让袁谭举棋不定的位置,却是尚书台的尚书令。
尚书令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力极重,是关联宫廷内外,随时掌握天子和百官动向的关键。
这样的一个要害部门,自然是要安排袁谭的心腹来担任才好。
从跟随自己的时间,以及出身等各方面来考虑,这个人选应该是给郭嘉。
可一旦郭嘉出任了尚书令,也就要时常处理朝政,无法再跟着自己征伐四方,少了一个得力的帮手。
所以袁谭更倾向于让徐庶来担任尚书令。
徐庶的年龄比郭嘉略大,性格也比较沉稳,最主要的是他懂得揣测自己的心意。
在处理张宁和甄宓、蔡琰关系一事上,徐庶的表现给袁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