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准备工作,做了许多天,除了干粮外,还有御寒的衣物也得备上。
为了节省粮食,山里的榆树皮,被小心剥下,晒干后磨成粉。
老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也不是什么好年景,只能多吃点杂粮粥,争取撑到明年秋收。
这天大早,章里正手拿着竹竿,对大伙说道:“这里容不下咱们啦,要想活,只能离开,今天就出发。”
大伙有的推车,有的挑着箩筐,所有东西都用油布盖好。
不少人回望村子,流下热泪,祖坟都在这呢,身上的老骨头却不知将埋在何处。
相较于悲戚的老年人,孩子们倒是挺开心,手里拿着各式零嘴,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老大,你要不要吃枣子?”二丫捧着红枣追问。
章小林取了一颗,尝了尝,有点清甜的味道,“二丫,咱们现在背井离乡,你难过吗?”
“什么叫背井离乡?”二丫懵懵懂懂,还不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
章小林想了想,“就是咱们没有家啦!”
“老大,有家啊,我爹娘他们都在呢。”
这倒也对,对一个小娃娃来说,父母在哪,家就在哪。
“二丫说得对呢。”
二丫得到肯定,开心地不要不要的,跑去和其他小孩子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因为北国骑队时常在官道上驰骋,大伙也不敢经大路去台城。
村民只能走在山间小径,时不时还得侧着身子,躲避树枝,多少有些狼狈。
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时难,大伙才走了半天,就要时不时地歇歇脚,等着老弱跟上来。
搬家穷三年,更何况逃荒了,此次逃荒没个三年五载的,根本就恢复不了元气,
“爹,咱们是不是要去田家湾?”
里正点了点头:“是啊,你姑他们还在那里等着呢。”
一行人走走停停,差不多日头偏西,才走到田家湾,两村百姓正式会合。
两村本就沾亲带故,很快大伙乐呵呵地在滩头支锅做饭。
章里正瞅着人数有点少,不禁问道:“妹夫,村子里就剩这么点人吗?”
“是啊,有些腿脚好的,先往台城去,也可以省点粮食。”
拖家带口的逃荒,在路上多耽搁一日,就要多吃一日,要是走不到地头,粮食吃完,人也就完了。
章里正点点头,“那也行,只是人少,就怕遇到山贼、流民。”
人多才能势众,虽然拖累多些,但至少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遇上北国的军队。
正当两村村民其乐融融野餐时,有眼尖的村民,看到村道之上有烟尘升起,大喊“不好了,又来了!”
一瞬间,田家湾村民迅速行动起来,有的端锅钻到林子里,有的洒水把火浇灭。
章家村见状忙也跟着挑起箩筐,钻进密林,整个滩头就剩下几缕袅袅青烟。
章里正皱眉不已,“这段时间都这样吗?”
“是啊!一看到我们生火做饭,就过来赶人。”田光对此烦不胜烦。
北国士兵并未上山搜查,只是像猫捉老鼠似的戏弄村民,让他们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罢了,想是故意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么多张嘴,不吃饭怎么能行,少不得又要生火继续做饭。
可是没过多久,北国军队又来了。
村民见怪不怪,有条不紊地继续端锅的端锅、灭火的灭火。
北国士兵冲着山里的百姓,哈哈大笑,看起来好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