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角名字相似的深圳期货界资深人士,深圳柒福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叶刚。擅长价值趋势投资。从业14年,在2007年下半年豆油从7000元/吨涨至14600元/吨的战役中一战成名,5万最高操作到900万。他操作的账户曾多次在国内期货排名网上年度收益最佳中名列前茅。
叶刚1997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文具公司做销售员,在2000年的时候,去了武汉华中期货,开始了他的期货生涯,2001年又来到了深圳中期期货,后来就开始自己做交易,叶刚说他也经历过“交学费”阶段,但是他比其他人要好,因为他就只有2万左右的钱,亏得再惨也就这样。他真正开始赚钱是2006年的时候做多豆粕,2007年做多豆油,资金从5万元最高做到了900多万,信心大增,只管加仓,最终利润回吐了一半,赚了400多万。
叶刚比较喜欢研究经济学,他的投资逻辑是先把经济学原理搞清楚,然后通过这个原理引申出方法,每个交易方法必须要有理论依据,然后根据理论依据布置战术。他对员工也这样要求,要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去做投资,下单前要知道理论基础是什么。
叶刚认为外资企业进入后,带来了一些新的消费观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益海嘉里进入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带来了小包装(5升及以下的食用油包装)的概念。1991年,第一瓶金龙鱼牌小包装食用油上市,引发了中国食用油消费观念的革命,国内消费者对食用油携带不便、油腻环境的固有看法被清洁卫生、携带方便的新看法所替代,同时也改变了不少家庭的食用油消费习惯,甚至很多家庭里再也见不到曾经必不可少的油罐油碗。2002年外资企业又在国内推广“调和油”概念,引领消费者关注食用油的营养成分调配。在这种食用油营养搭配的理念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食用油品种类和品种的不断丰富,涌现出了玉米胚芽油、山茶油、米糠油、葡萄籽油、亚麻籽油、稻米油、谷物多DHA植物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等一系列新产品。
外资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营销模式。中国食用植物油传统营销特征是大桶运输、散装销售、有产品等级、无产品品牌。外资进入在产品营销方面带来了食用油小包装营销、品牌营销等模式,既方便又干净。今天,食用植物油流通领域已经普遍实行了小包装,并且这一营销方式正从小包装油扩展到小包装大米和小包装面粉上。在品牌营销上,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合作率先创立了“金龙鱼”这一食用植物油品牌,从而引发了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的品牌浪潮。在食用植物油方面出现了益海嘉里“金龙鱼”、“香满园”、“胡姬花”、“元宝”、“口福”,中粮集团的“福盈门”、“口福”,鲁花集团的“鲁花”,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的“汇福”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食用油品牌,以及一大批区域性食用油品牌。与其他农副产品相比,食用油品牌发展最快、品牌的全国性影响也最显著;而中国很多农产品依然还是以地域名称作标志,比如西湖龙井、赣南脐橙、烟台苹果等,很多农产品品牌依然局限于很小的区域范围,未能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在农产品领域中,食用油之所以能在品牌发展上走在前面,外资进入带来的概念更新和营销更新以及其后内资企业学习式跟进、内外资企业竞争激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程序化交易,叶刚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程序化交易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计算概率,但这个概率什么时候会出现谁也不知道,并且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另外程序化交易只看数据,没有背景研究,这是欠缺理论素养的地方。虽然前几年程序化交易做的很疯狂,但他认为市场会有一个收敛的过程,当市场朝另外一个方向开始发展时,如果还去做程序化交易,后果不可想象。叶刚还说如果在理论和周期上没有一个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