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华见“圆眼”一路上喋喋不休,快言多语的,这会儿只低头拉车,才感觉到刚才那几句话太不合时宜,便赶紧转变话题来弥补,说:
“我看你年龄跟我大不几岁,但比我成熟多了,眼睛又大又好看,个头也高,身体也壮实,真是个美男子,追求你的姑娘肯定多吧?”
“圆眼”就是“圆眼”,这位对啥事都满不在乎的人,嘴皮子不会闲下来的,听到这新来的知青夸他,高兴起来,接过话头说:
“也是,有几家跟我提亲,我也不急,慢慢来。”
艾华抱着“桃花源”般的美好期待,跟着架子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圆眼”忽然停住,用肩头上白色毛巾擦一把脸上的汗,扭头往北指着,兴奋地说:
“到了,你看,那就是我们生产队。”艾华举目望去,山势不美、树木不茂、村舍散落,与世外桃园相差甚远,不免有点失落。
“圆眼”没有察觉艾华的心情,因路窄了许多,他只顾留意脚下,拉着架子车离开沙石大道,小心地走在一米多宽的土路上。
这路告诉艾华,他跨进自己插队的地方——松树沟了。年轻的他没有去想,此刻,这短短的一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架子车先是经过一溜儿东西方向坐落的几户农家。这些房屋都沿着几汪细长的水塘排开,家家有院子。
塘水清亮亮的,被微风吹起波浪。
往前走,路两边是水田,然后左边又是一汪水塘,右边是一大块平整的场地和新茅草屋。
“这是生产队的稻谷场和队部”。“圆眼”介绍说:“中边三间是队部,东边几间是榨油房和豆腐房,西边是集体仓库,南北朝向的几间是草袋编织房”。
艾华一边看着土墙上写的“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白色标语,一边应承着:“哦,队集体的房子还真不少”。
“那当然,我们是有名气的小队嘛。”“圆眼”说。
艾华顺着“哐当哐当”声音看,只见敞开门的屋里,几个女青年在忙碌。他问:
“是织草袋吧?”
“圆眼”答道:“是的,生产队的一个副业”。
另两间屋子里,两位壮汉光着膀子在压榨芝麻油。
豆腐房里一头毛驴围着石磨转圈儿。
稻场边上,一排排木架子,细面条像瀑布般晾晒着。
艾华想,这么多的副业,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县里还树他们为典型,真难得。他心情好了起来。
“圆眼”告诉他:“还有呢,会泥瓦工的人派到小铁道队去帮助整修房屋;会烧砖瓦的到山背后的大队窑场去干活。都能为队里挣钱。”
再往前是一座斜向东北的长长山梁。沿着山脚,是一排排较新的土墙草房,整齐划一,比队里其它杜员房子都漂亮,每排住着三四户人家,约有二十多排。这令艾华眼睛一亮,情绪顿时更好了。
“是整体规划过的吧?有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了。”艾华不禁赞道。
“是的,咱们队可以吧?”“圆眼”问。他已将艾华看成队里的一员了。
“不错不错!”艾华回答,是发自内心的。
“这是高队长家。”“圆眼”指着村头的第一所房子说:“他还住在以前的旧独门小院里,没搬进新屋。”
艾华说:“队长先让社员们住好房子,真大公无私啊!队长不简单!”
见艾华夸队长,他十分兴奋,说:
“当然啦,他威信高,我们都怕他。”
这个生产队,因接纳能力强,一直是安排知青插队的首选之处。此前,已有多批知青下放到这里,都分别住在社员家。只有最后一批知青的住所,在成排房子的第二行。房子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