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花”看了艾华关于静心思索得出感悟的来信后,立即回信。
“艾华,你信中的观点很好,事实正是这样,只是之前,我没听说被谁挖掘和总结出来过。
一个人若浮躁,静不下心来,不但事情做不好,还会多了烦恼,少了快乐。
这是应了那句话,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道理,人生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感觉快乐的心态。
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发现美,感受快乐,是需要抓住时间,不放过机会的。
因为一旦错失,或许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这是我从松树沟学校朱校长那儿得到的启示,也告诉你一下,不知道同意我的看法么?
那次,朱校长给我讲述他一位农村师范毕业生亲戚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朱校长说:‘为了详细的把这位农村学校老师的情况告诉你,我把儿子写的那篇文章拿给你看,一切都会全明白了。’
我接过他递给我的文章,原来是一封书信,写信人是他的儿子朱前进,收信人是他儿子的女朋友陈真圆。
我笑了,对朱校长说:‘这明明是情书,怎么说成是文章呢?’
朱校长说:‘一回事嘛。’
我更乐了,说:‘哪能一样。你怎么偷拿儿子的情书呀,不怕人笑话吗?’
朱校长也不恼,说:‘这信是我儿子几年前写的,儿媳妇一直保存着。
前几天,她拿出来给我看,向我求证真实性,我告诉她,千真万确。’
儿媳说:‘既然这样,这信不如交给你保存吧,也算是你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史料。’
听了朱校长的介绍,我说:
‘哦,是这回事呀,我明白了。你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看看这信,理所应当。’
以下就是这封信的全部内容,我原文转抄给你吧。
‘亲爱的圆:
今天,我想把姨家表兄的故事讲给你听,希望能从一个方面,对农村老师的生活和教学情况有所了解。
如有可能,也请你讲给你当教育局长的父亲陈,听,让他多关心一下农村教育工作,多关心农村的教师们。
这位叫苏修军的老师,是我姨家的大儿子。
他的名字,是上小学时,他的姨夫,也就是我父亲给他起的。
因我父亲当时在油子寨大队小学任教,就让我姨哥在本学校上学。
后来,因他初中毕业后的一个选择,使自己成为一名农村教师。
而又因他多年的忍耐和无私付出,而离开人世。那时,他正值壮年。
如果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还要从头告诉你。
姨表兄出生在农村,一直生活在动荡的年代。
只因家庭经济困难,他舍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进了当时贤城专区培养教师的最高学府——师范学校。
这所师范的录取分数,比上高中的分数高出二十多分。
毕业后,他回老家从事农村教育,开始了拿国家工资的‘公家人’生涯。
按说,有了份固定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但每月领到工资后,姨哥将二三十元的薪水,除留点生活费,都交给母亲。
他知道家庭状况,除父母外,还有姊妹弟兄五人,都靠两位大人下田劳动挣工分,维持全家生计。
他不吸烟,不喝酒,省去了许多开销。
我父亲,也是他的姨夫,见他大了,便张罗着给他介绍个媳妇。
农家人,十来口子在一起过日子,婆媳之间的磕磕碰碰是常有的。
他在中间当起了和事佬。
他既爱媳妇,更心疼老娘,谁心里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