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明朝就已相当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到明末年间,抗清名将郑成功率水师海船收复台湾,就用这些武器痛击了荷兰殖民者。
明朝末年,在“宁远之战”中,一战成名的袁崇焕在痛击后金军时,还使用了两种赫赫有名的火器,一种是“红夷大炮”,另一种是“万人敌”炸弹。前者是徐光启派人去澳门葡萄牙商人手中购买,后者本土生产。
“红夷大炮”中的“红夷”指的是“红毛鬼”、“红毛夷”。此炮是英国人最先发明,但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商船”却最先大规模装备用。而澳门葡萄牙人所获的“红夷大炮”却又是英国与西班牙交战时的沉船舰炮。
此大威力火炮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其原型是欧洲在西元1600年造舰用长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远,而且还不容易炸膛。对于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最重要环节,其次就是安全性了。
依据当时西方同类型火炮数据,“宁远之战”所用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都为一里路以上,最大射程不到三里路。后来,“红夷大炮”又经过不断改进,使平均有效射程达到三里,最大射程到了五里多。
其中,多数的红夷大炮的炮身长度在一丈左右,口径为三、四寸,但重量却在2000斤以上,为铁铸。
而“万人敌”则是一种大型爆炸和燃烧式武器,重约80斤。按《天工开物》的记载,“万人敌”出现时间应当在“天启”末至“崇祯”初。为了安全搬运,此物一般为木框内装“泥壳炸弹”,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
所谓“泥壳炸弹”就是将黑火药与石块、瓦片等装进陶罐中,点燃“导火线”后用投石机远远抛出伤敌。另外,有用棉被内卷或稻草包裹的大型陶罐、坛子、瓦缸等塞满黑火药和石块、石灰、瓦片,名“万人敌”。
也有说法认为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当敌人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但威力远不如爆炸了。
因为“万人敌”制作简单,取材又方便,因此很有杀伤力。当这些燃烧性武器被明军投掷下去,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剧烈燃烧,“万人敌”燃烧罐剧烈爆炸,开始四处飘散,杀伤力非常强,让后金大军屡屡吃瘪!
“红夷大炮”和“万人敌”都在“宁远之战”中有过恐怖的杀伤力,就连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大军也刹羽而归。其实,在明朝初年,每百人的步兵中,就有十名“火铳手”,明朝在开国之初,就很重视火器的使用。
《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军器局”用来生产“火药武器”,简称“火器”,而且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当时在明军的步兵队伍里,每百人中就有十名“火铳手”。
洪武时期的大型火铳分两种,一种为大型碗口铳,其铳身短粗,铳筒为碗状,药室鼓起,多用于近战之前抛射,射程大概二百步左右;另一种为大型的直筒状火铳,铳身为直筒状,射程最远可达到五百步。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