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的黄金六小时,这次的林毓早早和家里人沟通好了不回家。她想留在学校写新发的试卷。
写累的时候就玩玩手机。她忽然对梦很有兴趣,于是就上百度搜了梦。百度里的梦是这样子的: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 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等。
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中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郝滨老师认为,梦境的内容其实是人们神经系统的感知、记忆、存储等功能下所产生的,蕴含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愿望和情感,如果可以在专业工作者的陪伴下获得领悟,会有助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
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
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还不能解释。
古人相信,做梦总是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
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阐述:“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
很多的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们并存在你的意识中,并相互争斗伴随你的一生。
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你无所适从,而导致心理障碍。
但是,假如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协调这些冲突,他们反而会使你获得更好的成长。
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释梦、催眠等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治疗获得个人成长的主要目的之一。”
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副教授凯利·摩尔韦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研究对梦的意义以及梦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
研究者给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学生提供了4种已有的梦的理论进行选择,看他们对每种理论的接受程度。
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理论2:问题解决理论:梦主要是用来处理与生存法则有关的信息。因此,梦能给我们提供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见地。
理论3:学习理论:梦是大脑处理白天所接触到的信息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清理掉没用的信息从而避免大脑信息混乱。
理论4:副产品理论:梦是一种没有涵义的幻象。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结果显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同度都是最高的,认为梦具有深层涵义。
(美国56%,韩国64.9%,印度73.8%。也许东方文化更加相信梦的潜意识涵义。这个研究还证实了梦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梦没有明显的外源性原因,个体会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内在想法的来源。而认为梦有意义的个体会更容易受到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