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城跨入第6阶秘境,那叫一个心平气和。
经历了算账打仗破案的这些玩意儿,再发生什么稀罕的怪事,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算命的来了他就是刘半仙。
但接下来看到的场面还是让他深深地震撼了。
人多如麻,挤出了热闹,满成了人山人海!
人海拥围着一座大祭坛,在熊熊篝火的映照下亮如白昼。
祭坛中心筑有高台,台底座四方,浮雕四兽,太远看不清模样,皆在云海之中,面朝上而拜;一棵青铜巨树穿台而出,直奔天空,依稀可见九枝,一枝栖一金乌。
台上有一老者,仰天而望,掌心向上,口中正念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词,旁立有一阿婆一幼童随之唱和。
三人戴黄金面具,上刻有似人又似字的图腾,众人称之为巫祝。
祭坛周围的平台中布满着烧红的木炭,层层叠叠,火温将空间烫的有些扭曲,有一男一女跪在平台两侧,俯首正听祝词。
左边单膝跪地的男子,腰间只围一豹皮,露出遒劲的肌肉,长发用草根紧紧束着,面戴青铜面具,不语;右边跪坐的女子,脸同样覆盖青铜面具,一头青丝随意洒下,随风起舞,一双青葱玉手掌心向上隔在膝上,闭目。
平台下广场周围便是各色人等组成的九围,老者围坐第一排,随后是二围跪拜的幼童、三围跪坐的成年女子,青壮男女、少男少女交错跪拜第四至七围,外来的观客可按照女八男九的次序立于外围而不拜。
老者皆面戴铁面具,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飞禽与走兽的图案,而其他族人的额上则画有各式、鲜艳、象征本族的红色图腾图案。
广场虽大,人数众多,却秩序井然,丝毫不乱,无人私语,皆在倾听高台老者的祝词。
老者祝祷完毕,后退两步,垂下手来,站在阿婆与幼童的中间。幼童跨前一步,高声唱辞道:“巫公祝词毕,巫婆引天地。”
阿婆上前两步,闭目祷诵两句后,随后步子轻移,游走不停,双手挥舞,偶尔向天,偶尔探地,衣衫飘飞之间,哪还有半点老态?
半响后阿婆止住了舞,向前走到祭桌前,端起一玉碗,张口饮水先喷地再喷天,随后小饮了一口,完成了天地人交集的仪式,随后将玉碗传了下去,稀释到一巨坛酒中,酒水再分散到大大小小的几十酒坛中中。
阿婆回归原位,肃立。
幼童唱辞道:“祭天毕,师女师男舞。”
三人转过面来,阿公开始伏地,张口大啸,顿时一头麒麟映照在半空,对天咆哮;阿婆身子轻扭,双手浮空摇摆,麒麟对面便出现了一只霸占了半边天的凤凰,正引颈高歌;幼童一手向天,一手向地,在高空再添了一日一月,绕着麒麟、凤凰轮转。
刘半城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仪式了,这是在古史书中早已失传的巫火祭,向苍天祈雨的大巫祭的三祭之一,按照流程,祝词完毕后便是最激动人心的火舞,这是刘半城唯一在书中找不到答案、神往已久的古时歌舞。
一声巨鼓声起,再敲三记,便有小鼓九奏,此后乐声四起,天空恢复宁静。
巨鼓声止,人动了!
赤脚的巫女一步踏入炭火之中,激得火星四溅,飘飞而上,如同萤火虫浮空游曳,不等火星散开熄灭,又是一重步,再次溅起无数新火星,就在这时,巫女将娇躯一拧,半俯身子,头高高扬起,双手背立扬空,轻轻起伏,便如朱雀一般。
巫男一声长啸,浑似豹吼,双手撑地,双腿发力一蹬,便窜出了三丈,带出一长串火花,一个急停,正好来到了巫女身旁;男子再次往后一蹬,身子瞬间腾空,豹袭变成了凶猛的虎扑,待到双手交叉落地,双脚自然收拢紧贴双手,整个身子就成了道弯弓,然后口中一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