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
门外传来一阵鼓声,这鼓声听着有些松,接着就听见有人在喊着:“破烂儿,破烂儿,收破烂儿咯!”
小蛮姑开门,把人叫了进来。
家里七七八八,堆积了一些破烂,像是什么拆掉的纸盒、坏掉的塑料盆、可乐瓶子、生锈的铁丝这些东西,小蛮姑都舍不得扔,卖了都能换钱。
杂七杂八都有,交给收破烂的大爷。
大爷拿出一杆秤,按照不同的分类,现场称重,小蛮姑眼睛直不溜盯着,生怕别人短秤似的。
最后卖了三块三毛二。
大爷拿出一只麻袋把东西装进去,我帮他把麻袋一起抬出去,外面停着一辆小三轮,三轮的车斗里已经收了不少破烂,其中包括一些旧书,我不经意的瞥了一眼。
永乐大典!
我惊住了。
“这么大一本书,见都没见过。”我装作好奇的样子,伸手拿起一本《永乐大典》,发现下面还有一本。
淡定,一定要淡定!
我提醒自己。
《永乐大典》长大约50厘米,宽30厘米,比常见的书要大很多,所以我对此表现出惊讶,丝毫没有引起大爷的怀疑。
“我没怎么念过书,但我收破烂也收过不少书,就没见过这么大本的。”
“大爷,这书哪儿收的?”
“就在内大街那边儿。”
“多少钱收的?”
这时大爷有了警觉,看我一眼:“您问这个干嘛?”
“我从没见过这样大本的书,我看这纸张挺厚的,我屋里的窗户破了,我想拿来糊窗户,应该好使的吧?”我摸了摸《永乐大典》的纸,这是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巅峰,磅纸。
除了《永乐大典》,以前没有,后世也做不出来。
文物部门修补《永乐大典》,用的都是高丽纸,因为造不出一模一样的磅纸。
“你糊窗户用报纸不就行了?”
我摇头:“报纸不行,没韧性。这马上就要入冬,北风一吹,报纸就没了。大爷,您开个价儿吧,我买了,一本给您五毛。您刚才收我们家的纸盒,一斤也就七分二,五毛够了不?”
按照海子活的规矩,我明知《永乐大典》的价值,我也不能给多了钱,给多了就把人给惊了,惊了他就醒了,醒了就不卖了,但也不能给少了,要琢磨他的心理,让他觉得有利可图。
结果大爷跟我说:“您跟我逗咳嗽呢?这是书,不是纸,人当旧书卖的,不是当废纸卖的。我送到旧书店,这么大一本至少能给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