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王开顺问到了这里,那李建设也不打算隐瞒了。
几天前,李建设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厂里的另一个工友找到了他。
一开始李建设并不知道钱闯为什么要找自己。
轴承厂有三百多人,平时虽然在一个厂子上班,但两人并不在一个车间,所以也不是很熟悉。
见钱闯来找自己,李建设也有点懵,两人之间并没什么交集,只是之前说过几句话而已。
钱闯一脸讪笑,将李建设带到食堂的一处角落。
两人站定之后,钱闯又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仿佛羞于说出口。
过了好一会儿,李建设才问他找自己究竟有什么事。
钱闯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但思来想去,还是把找他的原因说了出来。
“李哥,我,我有件事想让你帮帮忙。”
“嗯,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帮你。”李建设也是一个热心肠。
又憋了半天,钱闯才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钱闯的老婆两年前离世,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和一个老母亲要养,一家人所有的开支都指着他这点工资维持。
为了多赚点钱,钱闯每天也在加班,可自打李建设加入了加班的行列,他晚上的工作量明显减少。
工作量一减少,钱闯的收入明显下降。
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那点工资时常入不敷出。
李建设明白钱闯的意思,他拍了拍钱闯的肩膀,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这就是李建设不愿意加班的原因,自己虽然压力也大,但钱闯是一个人养两个孩子和她母亲。
自己好歹还有吴美娟,两个人的工资省着点花,抚养两个孩子没什么问题。
王开顺无奈摇摇头,说这个世界上过苦日子的人太多了,李建设根本就帮不过来。
李建设笑笑说能帮一个是一个,尽力而为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兄弟以肉眼能看到的速度长大。
个头窜了,体重也增加了。
李明和李亮读四年级了,他俩还在同一个班,成绩也都不错。
而且两个孩子都是班干部,李明是班长,李亮是学习委员,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
虽然生活苦点累点,但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家人能其乐融融,这也是李建设两口子欣慰的地方。
可稳定祥和的生活并没有持续。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大批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
李建设夫妻所在的轴承厂也未能幸免。
之前厂里的员工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说厂子要改革,但大家都不当一回事,轴承厂可是国企,那可是国家的厂子,有国家养着,再怎么着也不会资不抵债,更不可能破产。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样高枕无忧的想法没有错。
可国家现在却迎来了市场经济,好的产品才会有市场,而李建设他们厂生产的产品,品质很一般。
那些仿佛是八十年代生产的产品,根本就撕不开市场经济的口子。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谁也逃不开这个规律。
李建设和吴美娟是轴承厂的双职工,根据轴承厂的下岗政策,两个人可以留一个在厂里继续工作。
下岗的那个可以根据工龄拿到一笔补偿款,一年工龄补一个月的工资,比如工资三百元,工作十年,可以补偿三千元。
夫妻俩只有一个人能留在厂里,自己一个大男人,李建设自然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吴美娟。
李建设高中毕业后,十八岁那年接了父亲的班,进了轴承厂,到如今满打满算也工作了十二年,能拿到四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