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夹起一块腊肉放到嘴里。
藜蒿炒腊肉,这道菜看名字就知道,藜蒿为主,腊肉为辅。一个清香,一个咸香,味道交融在一起,成菜后,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嗯,好吃!特别是腊肉,一点都不柴,藜蒿也炒的特别嫩,很好吃。”
见到自己炒的菜得到了徐海涛的认可,两口子都非常的开心,还建议父子俩多吃点。
徐文辉倒上酒,又准备给李亮也倒一杯,李亮连忙摆手说自己还要开车,不能喝酒。
徐海涛酒意上浓,一碗水酒下肚,他的话也多了起来。
说起了这些年逃亡在外的辛酸,还有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后来找到了儿子,日子才逐渐踏实下来,才越过越好。
徐文辉也为他的遭遇感慨万分。
不过他的苦日子已经熬出头了,他儿子现在这么有出息,又这么孝顺,往后的日子就只有享福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徐文辉凝视徐海涛一眼,好像有着什么心事。
确实,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找徐海涛。
见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徐文辉放下筷子,“海涛,我有件事想找你帮忙。”
说完,便举起海碗和徐海涛碰了一个。
徐海涛喝光碗里的酒,抹了抹嘴巴,脸上带着醉意问道:“哥,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
人之有木,木之有根,水之有源,饮水思源。
修建祠堂作为徐氏族人祭祖告天,重教训导之基地,力求我族团结和睦,传统与现代文明并举,家族与民族复兴同行。
徐家村的村民想修建一座祠堂。
于是,徐文辉和其他村干部发出倡议,为振兴家族事业,光宗耀祖,希望各位宗亲乡贤,慷慨解囊,踊跃捐款。
为此他还组建了6个人的理事会,捐款集资的钱由理事会管理。
话虽说的好听,想法也很不错,可村民们一听说要捐款,要从自己身上割肉,个个都傻了眼。
他们本以为这笔钱镇政府会出。
徐文辉没办法,只好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他本来的想法是每家出两千块钱,剩下的他再想办法。
徐家村一共300多户村民,按照他这个想法,七十万也能凑齐,也不是问题。
可挨家挨户去了才知道,每家人已经商量好了似的,只肯出一千。
最后粗略一算,只募捐到三十六万,工程预算是七十万,这还差了一大截。
几个在外面做生意的村民听说村里要修建祠堂,这可是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好事。
也是纷纷慷慨激昂,联合在一起又捐了二十万。
但修建祠堂的款子还是差了十四万,徐文辉软磨硬泡想让施工队先开工,后面再把钱慢慢补上。
可这个包工头一点面子都不给,把眼一瞪,说少一毛钱都不给你开工。
徐文辉本想换个施工队,可别的施工队的工程预算比这个施工队要多出七八万。
他这家算是最便宜的了。
实在没办法,徐文辉只好暂缓开工,只能再等等了。
徐文辉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如果这笔钱还凑不齐,这个祠堂肯定是建不起来的。
村民们可都眼巴巴的盼着新祠堂尽快落成。
自己也快退下来了,如果在退下来之前,还没有把这件事办好,他这一辈子都会心不安。
这也是在他退下来之前,为村民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他想求一个功德圆满。
徐文辉在去找徐海涛之时,已经打定主意,在他身上化点缘,而且越多越好。
他把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