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夏严和农机厂决定使用鞍钢经验以后,农机厂就对原有的生产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他们打破了原来的班组生产结构,而是根据实际工序,组成了若干个临时项目组。
这些小组每个负责一个或者几个工序,比如有车身项目组、动力项目组、底盘和悬挂项目组、内饰项目组和电气项目组等。当然,在这些项目组之外,农机厂还组建了铸造项目组、喷涂项目组和精加工项目组等支援单位。
当这些围绕着实际工序的项目组组建完毕以后,农机厂有限的技术工人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专注,再加上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让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大增。
也因此,周夏严只需要将方案根据工序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就可以派发给对应的项目组,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内部讨论了。等项目组讨论出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再与他进行最后沟通,就可以制订出最佳的实施计划。
这比原来周夏严要告诉每个工人该怎么干,可要强太多了。
而且这样做,在开工之前,大家就已经充分了解需要的技术标准和要达到什么样的产品质量,避免了推诿扯皮的麻烦,因此,做出的零件比原来明显强了很多。
这也使得周夏严需要进行精修的部件是越来越少,又再一次节省了他的时间。
当然,光靠农机厂自己研究也不行,周夏严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让农机厂实现现代化转型。
比如现在,他就带着马进武正准备重新规划农机厂的生产车间。
农机厂原来的生产方式其实就是作坊生产。不管是物料管理、零件加工或者成品出库,都是相当地混乱。但想一想他们原来的产品都是那种简单粗笨的大型联合耕犁,零件数量本来就不多,所以粗放的管理倒也没有什么。
可小汽车不一样,动辄上万乃至几万个零件,对产品的精度要求更是精益求精。要是还这样粗放的管理,肯定会出现大乱子。
所以周夏严让马进武找来了大量的油漆,开始在生产车间里面规划不同的区域。
按照周夏严用系统进行过的优化,未来,一个零件进入生产车间以后,将会按照加工的步骤逐渐前行,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工序,然后被放置到成品区等待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物料的放置、零件的加工和人员行走都不能相互干扰。每个人都需要按照地面上面的标识运动。所有的物料和成品都必须放在特定的地方,方便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来取用。
听完周夏严的设想,马进武张大了嘴巴,感叹道:“小周啊,你这个脑子是怎么长得,居然能够知道这么多东西?要是按你说的这样办,工作效率可要比以前提高太多了。”
已经被升职为车间副主任的牛万达也点头同意:“是啊小周,你不知道,以前我们就经常出现拿错零件的事情。当然,以前我们需要造的零件也少,就算拿错了,大不了回来再换一下就可以。但小汽车那么多的零件,要是拿错了甚至装错了,可就会出大问题。这么弄一下的确很好,互不干扰,以后就不会出现拿错零件这种事情了。而且统一管理以后,下一道工序需要取用的时候也会非常趁手。”
周夏严笑了笑,解释道:“我觉得机械制造就跟运动会上那种短跑接力似的,除了每个人必须努力外,两人交接棒的时候也必须顺畅,否则一步慢就是步步慢。只不过短跑接力只有4个人,但要造一辆小汽车,要交接的次数可就太多了。也因此,我们要保证每一次交接都要尽可能地准确无误。”说到这里,他又向着身后的人笑着说:“我说的只是一个大框架,到了生产中肯定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那时候就需要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的战斗力了。每个小组不但要做好手头的工作,还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在生产例会上将这些情况进行汇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