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时代还没有百家诸子。
不算殷商的那种“儒”,孔丘正在整理和归纳自己的所学,想要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儒家学说。
兵家在孙武以及田穰苴的努力下正在成型,其中孙武已经有《兵法十三篇》面世。
法家已经有了先驱,最早的先驱是管子(管仲),晋国范氏的范蒍以及郑国的子产(公孙侨),他们都是法家的先驱者。
另外,赵氏的赵鞅也是法家做派的模样,他与范吉射、中行寅共同筑造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座铁铸的刑鼎。(商鞅变法借鉴了赵鞅的方法)
李耳已经摸到了“道”的门槛,不出意外已经开始在塑造黄老学说的核心。
春秋是一个璀璨的时代,上下四百年注定对华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不计其数掩耳盗铃、守株待兔、鞭长莫及……等等的成语,同时诞生的学派形成了华夏文明的诸多思想。
智宵之所以会是那种诡异的表情,主要是从周公旦写出的《周礼》本身就是一部用来约束人的书,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视作一部“法典”的。
所以,主学《礼》的孔丘去干法家的活,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在当前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在干本职工作。
因此不要奇怪儒家后面为什么会排斥法家,原因就是以后的法家把儒家的工作给抢了。
智宵知道接下来这里要热闹起来了。
果不其然,那些得知孔丘要被任命为鲁国司寇的弟子,他们兴奋得跟什么似得,放声欢呼搞得一阵鬼哭狼嚎,乃至于有人在激动得难以自己之下到处狂奔发泄。
突然间的变化让智宵出现了计划不如变化的麻烦。
智宵本来是想从孔丘的弟子中招聘一些人才,眼下孔丘就要回去鲁国一展才能,哪怕孔丘愿意放人,弟子们肯定会更倾向于帮老师干活的。
所以了,有人前去告诉叔仲武,不用再去询问自己的同学愿不愿意到智氏效力,可以全然当作没有那么一回事。
“世孙!”叔仲武后面来找到智宵,行跪拜大礼,恭敬请示道:“小人已试探冉求、宰予、仲由、端木赐……”,念到的名字不少,随后继续往下说道:“冉求、公西赤与……,愿为世孙效力。”
跟随孔丘来到“戚”作客的弟子有二十多名愿意为智氏效力?
智宵看着明显还有话说的叔仲武等待下文。
叔仲武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智宵一眼,抿了抿嘴颤声问道:“小人可否服侍世孙?”
本以为会无有所得的智宵心里挺讶异的。
不是说孔丘要被任命为鲁国司寇吗?叔仲武作为晋人更愿意给智氏效劳没问题,作为鲁国人的冉求、公西赤等人怎么不想跟孔丘回去鲁国呢。
“子有(冉求)言‘子贡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可助于师,求且往伯国为师寻有退路’;子华(公西赤)言‘子贡娴宾主之仪,兼理财远胜赤,师当无忧。赤往伯国,远胜在鲁也。’,余者各有其言。”叔仲武将两人的原话复述了一遍。
春秋时期“伯”通“霸”,人们称呼霸主国就是伯国;同时,一个家族掌握权力的族长,也能冠于“伯”的称号,例如某天智宵成了智氏的族长,外人可以用“智伯”来称呼。
“子贡?”智宵有听过名声,没想到身为同学的冉求和公西赤对端木赐的评价会那么高。
另外,这一帮人倒是敞亮,借叔仲武的嘴巴将意图说得很清楚。
在鲁国内部,三桓同气连枝掌控一切,讲的话远比国君有用。
只要了解鲁国的政治格局,谁不清楚鲁君宋想拿孔丘当工具人去跟三桓抗衡争权呢?
所以了,那些门徒分明是看到了孔丘将会面临的危险,希望用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