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智跞就讲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将拥有三座城邑、四十七个村庄的“潞氏”以及一座城邑、六个村庄的“黎②”交给智宵管理。
有这一句话,从此以后智宵就拥有了自己的食邑,拥有属于自己的属民,可以分封自己的家臣,组建效忠自己的军队。
第二句话是:智宵拥有合法组建一个“师”的权利。
别看拥有食邑有人、有钱、有资源就能够组织私军,不能进行纳赋的话,其实会是一种负担。
简单来说,智宵是拥有自己名下的封地了,可是需要向国家交税。
春秋战国时期,能够率军纳赋,没有任何人会愿意交税。
原因是进行纳赋不止抵消了交税还能够立功,有了功劳可以晋爵封官,再来就是能够增加封地。
单纯交税的话,不管是财帛或物资交上去,也只是交上去,算是尽本份的义务,不会再有其它了。
有封地又能组建私军?一个国家的军队编制就那么多,大家都想纳赋不想交税,无法保证所有人都有纳赋的名额。
因此,智跞给予智宵组建一个“师”的权力就是保证拥有纳赋的名额了。
众多的族人与家臣惊疑不定的原因很实在。智氏的下一代家主会是智申,他们在奇怪连智申都没有自己的直属食邑和私军,怎么轮到智宵拥有那些。
如果众人知道智瑶是被智宵杀死,他们就不会有那些疑问了。
智跞这么做不止是在赏赐,完全就是在巩固智宵的家族地位,免得自己死后家族传续出现意外。
一旦智宵手头有了食邑和军队的话,以后智申想在继承人上面作妖可就不容易了。
当然了,完全是智宵取得了成绩,才得到智跞的奖赏。
真正让智跞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一次智宵在晋国即将爆发的内乱中做出的判断以及建议,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
“我第一次和第二次穿越有够蠢的。早该这么当机立断,做到永绝后患。”智宵心里没有狂喜,有的只是懊恼。
今天的成就其实智宵在第二次穿越时也获得过,只是没有杀掉智瑶,搞到后面手头有权有兵,还是被成为一家之主的智申在有另外的继承人选择下给剥夺掉。
第二次穿越时,智宵并非不想挣扎,只是一家之主的权威太大,再来就是知道智氏爆发内乱的话,自己早晚都得死才进行忍耐,结果忍耐换来的是被智瑶以莫须有罪名杀死。
“家主,此事是否……”智阳话到一半被截断了。
智跞面无表情说道:“我意已决!”
说起来很搞笑,提出异议的智阳是智宵的第二次穿越的支持者之一,一再站在智宵这一边与智瑶作对,比智宵死得还早。现在智阳却是智宵过早拥有那些权利的反对者。
智阳并没有因为智跞再次表态而放弃,诚恳地说道:“宗子尚无自属食邑与军队,世孙若是拥有,岂非父不如子?”
族人与家臣必须效忠一家之主,他们在认为某件事情上可能对家族不利时,大多会选择劝谏,一次不成就再一次,直至家主妥协或是自己遭受处置。
现代人大多认为这样的人很傻,古人只是秉承“食君之禄”的理念在干“忠君之事”的行为而已。
当然,有明一朝那些“文棍”骗庭杖的事不算,他们纯粹是邀名。
现在,不少族人与家臣纷纷开口赞同智阳的说法,请求智跞收回决议或是给出一个能说服人的说法。
诸夏可不是到了东汉末年才讲究“君择臣,臣亦择君”,从远古就是这般模样了。
智跞要是不能说服众人,作为一家之主固然能将命令强硬实施下去,不免会让族人或家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