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
这个是晋君午、智跞、赵鞅、韩不信和魏侈的身份地位决定的顺序,流程错误不止是失礼,也能被视作很大的不尊重,甚至因为孙武是吴国使节的关系,礼节上的疏忽能够让晋国与吴国爆发一场战争。
为什么?因为外交场合无小事啊!
孙武刚落座又不得不站起来,行礼说道:“如此安排,恰恰是尊重智氏。”
智跞、智申和智宵都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
“我(吴国)之历代先君,无不感念智武子(智罃)再造恩德,便是寡君(夫差)亦时时提起。”
“今次前来伯国,武为使节,往赵氏、韩氏、魏氏仅是拜访,前来智氏乃有大事。”
“寡君无邀请余人,特地吩咐小臣一定盛情邀请智氏派人前往作客,言道以智氏世孙最为妥当。”
孙武特地提到智罃是一个关键词,指明有智罃安排扶持吴国的策略,吴国才能重新恢复“文明”且变得强大,提到谁都没有特别邀请,仅仅是邀请智氏,其实就是给予智氏最大的尊重。
扶持吴国当然不是智罃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事情,起码要有晋悼公的允准,其余卿位家族不进行反对。
晋国对吴国的扶持达到什么程度呢?不止是派出成建制的军队前往为当时危若累卵的吴国站台,避免楚国一举灭掉极度虚弱的吴国,并且还从文化到农业的全面补足。
这件事情光智氏一个家族哪怕能做到也会大大出血,完全是整个晋国真正地去落地实施,前往实际操刀的执行者则是申公巫臣。
作为提出建议的人,智罃的存在感当然会更强一些,只是吴国哪怕真的觉得有再造之恩,需要感谢的对象应该是晋悼公。
毕竟,晋悼公才是晋国的一国之君,乃是真正可以决定一国决策要不要执行的人,不是吗?
只不过,孙武那么说之后,智跞和智申心里明显是感到再满意不过了。
赞美一个人,去说他的子嗣有出息,会比赞美本人更加令其高兴。
在这个讲血统的时代,赞美一个家族则是挑出一位祖先,会有更好的效果。
智跞开始问起了吴国的情况,免不了聊一些吴国与越国战争的过程,再一起谴责楚国的一些所作所为。
明明是越国击败了楚国,为什么要谴责楚国?这就跟吴国击败楚国,站在楚国那边的人一样会谴责晋国那般。
说白了就是,人们认为吴国没有晋国的帮助强盛不起来,越国没有楚国的帮助会一直弱小,类似是那样的意思。
有扶持就一定会强大起来吗?其实是说不一定的事情,多少烂泥根本扶不上墙,看的还是本身努不努力。
智宵全程没有说话,他在思考要不要去一趟吴国这个问题,甚至在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孙武跳槽来给智氏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