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在说着话,那边厨房里面忙活完的王玉兰也出来了。
看着江暖起床了,连忙招呼着说道:“江知青来吃早饭了,等等可要多吃点。不然干活的时候浑身没劲。”
“好。”江暖应道。
那时候,麦收从割到运、轧、扬场没有一样机械化,全是笨重的体力劳动。收割前先选好一块白地用牲口耕起来,然后泼上清水,撒上麦秸,用一块粗布蒙上驴、马或骡子的眼睛,套上碌碡,大人们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拿着长鞭子吆喝着牲口转圈,基本上半天功夫就能杠出一块光滑平整的场地。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家里面的男人都会把挂在墙上生锈的镰刀取下来,搬出一块磨刀石,趁着月光把一把把镰刀磨得锋利光亮,为第二天的开镰收割做好一切准备。
那个时期,社员在生产队全是挣工分吃饭,收一畦麦子记多少工分,年轻壮劳力割的快,能抢到靠地边的畦,那里麦苗稀,越往里越稠密,所以割的慢付出劳动大。
王玉兰身体不好,干不动重活。两个孩子又还小,所以顾家只有顾安南这一个壮劳力。
幸好顾安南力气大能干活,一个人就能够抵两个汉子干的活。所以这几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每次到割麦子的季节,正常男人差不多一天能割一亩麦子,一个体力正常的中年妇女,手工割麦,每天大概能割0.8亩左右。
而顾安南,他一个人一天差不多就能够割2亩左右的麦子了。
村子里的人都夸顾安南力气大能干呢!不过这个人工割麦的最大难处就是需要弯腰、手工锯断麦杆。所以经常会腰酸背疼腿抽筋。大太阳晒着,挥汗如雨满面尘土常态。
想到这几天要割麦子累死个人咯,王玉兰还特意给江暖和顾安南煮了鸡蛋吃。
今天早上顾桃和顾安平两个小孩子也有口福了,一人一个鸡蛋。
这个鸡蛋平时在农村里面可是不常吃的,大多数都要攒着卖钱买点柴米油盐啥的,或者是给小孩子买根铅笔之类的。
可王玉兰说早餐吃得得好,人干活一天才有劲勒!
除了鸡蛋以外,王玉兰还给弄了一锅玉米糊糊和几个窝窝头。
江暖虽然吃不习惯,但是还是很礼貌的喝了一点玉米糊糊。
顾安南和江暖不一样,他干活厉害,可饭量也大。
他一口气就吃了五个玉米窝窝头,还吃了两个鸡蛋,又喝了两碗玉米糊糊。
不过顾安南是家里面的顶梁柱呢!王玉兰对儿子的饭食也不会克扣的,就是粗糙了一点而已。
不过这个粗粮可比大白米饭顶饿多了。
顾家偶尔也会吃白面馍馍,大白米饭之类的。可是这个年代的一斤白面或者是一斤大白米就可以换好几斤的玉米面,红薯干了,谁家会舍得天天吃细粮。
不饿死就很不错了。
吃完了早餐,江暖和顾安南两个人就往地里面赶去了。
地里面的村民们早就准备上了麦秸帽子,一人一手把镰刀,早用磨刀石磨的噌明发亮,拉上了人力架子车,提好了水壶干粮,蓄势待发的。
“江知青戴上吧!不然到时候晒伤就不好了。”
顾安南递给了江暖一个麦秸帽子,江暖看着这个帽子的颜色比较陈旧了,应该有一些年头了,但是还没有破女还可以用,江暖也不介意就接过来戴着了。
顾安南向她解释说道:“这个帽子是我妈以前戴的,现在她也用不上了。”
江暖笑了笑,表示自己知道啦!就向顾安南说了一句“谢谢。”
顾安南想得很周全,江暖虽然从系统商店里面买了防晒霜,但是防晒霜又不是什么金钟罩之类的东西。
所以多戴一个帽子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