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进入高三之后的第一节正式的历史课,在上午的导论课上我也说了,接下来将会进入到咱们的一轮复习阶段。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用心听讲。
今天就从华国古代开始讲起......”
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拿着书开始了长篇大论,侃侃而谈。
而程雨桐同志,依然半截身子埋在数学的海洋里。
宋华年:“程雨桐,你不听历史课吗?怎么还在做数学题?以前也没见你这么认真对待过数学。”
程雨桐:“历史我熟啊,我可是咱们班文综之王,我就一边做数学一边听讲了,这做的又不是什么难题,效率应该还不错。”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程雨桐只有买了数学学习的技能,现在均衡的学习各个科目效果反而不好。
哎,还是要尽早把各个科目的技能全部买下来啊!
现在的人气值虽然有略微上涨但根本达不到买第二个技能的数值。
下课的时候,程雨桐也没闲着,除了继续做题之外,还把要给程瑾慈的谱子基本完善好了。
……
“已知函数y=f(x)是R上的奇函数,函数y=g(x)是R上的偶函数,且f(x)=g(x+2),当0≤x≤2时,g(x)=x-2,则g(10.5)的值为?
A.1.5
B.8.5
C.-0.5
D.0.5”
哎嘿,这道题有点水平啊、下午数学课的前一节课的末尾,程雨桐基本就把整个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块全部完结了,就剩这道题在末尾放着了。
果然难度大了不少,程雨桐拿到题目之后,先在草稿纸上做了一些分析,原本有些晦涩复杂的题目经过这样一番只有自己可以看懂的操作,也清析了不少,很快就按照教科书式的解法呈现了出来。
因为y=f(x)是R上奇函数,
所以,f(-x)=-f(x)。
又因为f(x)=g(x+2),
所以g(-x+2)=-g(x+2)
又因为y=g(x)是R上偶函数,
所以g(x+2)=-g(x-2),
所以g(x)=-g(x-4),
g(x-4)=-g(x-8)
所以,g(x)=g(x-8)
然后捏,g(x)的周期不就是8了嘛,接下来就可以砍瓜切菜了。
g(10.5)=g(2.5)
=-g(-1.5)
=-g(1.5)
=0.5
所以选D,终结。
怎么说呢,做的还不错。
要是放到以前,程雨桐虽然不会这么快用这种标准的解法解出来,慢点做也是可以推出来的,如果时间确实有点来不及,还有一种溯源做题大法。
那什么叫溯源做题法呢?
顾名思义,所谓溯源,那就是追根溯源,这道题来源于哪里呢?哎,来源于模拟题,但是,不管是模拟题还是真题,那来源只能有一个,就是考试院那帮天天研究怎么出题的老头老太太,也许也有些年轻的。
想要拿捏老婆就得先拿捏丈母娘,要想拿捏这些题,就得先了解题妈妈,也就是这些出题人的心思。
所以,溯源做题法就派上用场了。这种方法可是程雨桐的原创,算得上是溯源做题法掌门人了,在以前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那可是屡试不爽,很少有失手的时候。
刚才有个朋友问了,程老师发生什么事了,说说怎么回事?
给我发来了几张截图,一看呢,哦,原来是前两天,有两个苦逼的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