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去见辅导员。
去的路上,心中忐忑,担心辅导员会严厉的批评我。这是自然的,他是老师,我是学生,哪有不批评学生的老师,就像哪有不打孩子的家长,哪有不骂部下的领导,天下不会有这样的好事。见面时,周勤没问我昨天为什么没有来,他从抽屉里抽出一份书单,交到我手里。他说,你快去图书馆,照这个单子把书借回来,都是吴主任要的,催得急,今天一定给他送过去。几句话交代清楚,他又忙别的事去了,好像忘了昨天的事。
我就放心了,拿着单子,急匆匆地赶到图书馆,楼上楼下跑了十几个地方,总算不负所托,单子上的书都借到了。只是太多了,一个人实在没办法拿回去,就又跑到校门口,在一家小卖部掏一块钱买了一个纸箱子,回来又装起来,喊了林逸飞来帮忙,两个人抬着箱子,跌跌撞撞的,好容易送到吴主任的办公室。等忙完这一切,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生活渐渐的充实起来。首先是,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要让自己忙起来。这份工作就是去图书馆当一名志愿者,帮忙整理图书。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虽然他们不给我发工资,但是,我可以不受限制的借书来看。想想吧,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的把书读完,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更重要的是,在图书馆,我可以让自己忙起来。
人只要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心也就静下来了。
学校图书馆最近开始大整顿,李馆长嫌楼上的几间阅览室都有点窄小,学生们来的太多,阅览室已经容不下,有的就在楼道里看书,或蹲着,或站着,有的拿一本书垫在地上坐上面,拥挤不堪,实在不雅观。李馆长就把二到六楼都分出类别,二楼三楼作了经济专业的图书阅览室,四楼是政治哲学,五楼是历史文学专业,六楼腾出一块地方,作了办公区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一番折腾下来,倒多出许多空间来,到图书馆看书学习的学生都说这样更好,分类明晰,再不用楼上楼下乱跑了,多出的地方摆上桌椅板凳,就多出几处看书学习的场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嘛。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到了晚上,里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却只有读书声,没有喧哗声。李馆长说,这才是大学图书馆该有的样子。
李馆长叫人把那些旧书旧报都整理出来,都搬楼上集中起来修补,又花钱购进来一批新书,都一一的编码上架,修旧增新,也是一所现代大学该有的气度。这样一来,偌大一个西京大学的图书馆,人手就不够用了。那天我去借书,李馆长看见了,喊我上去帮忙,一天时间下来,他看我勤快,又聪明,什么活看一遍就会了,于是决定留下我,当一名志愿者,专管文史一类的编码和整理。我其实对图书管理一窍不通,李馆长就叫来一个老管理员带着,我是有样学样,不懂了就问,几天下来,我竟然成了一个图书管理上的行家。
这一忙,就忙了二十多天。
每天除了上课睡觉,我就待在图书馆,逍遥又自在。
至少,我把那个纷乱的社会,挡在了一扇门的后面。
眼不见,则心不烦。是这样吧?
庆幸的是,李馆长把安老师分在三楼,管理政治经济类书籍,要不然她又要逼我读外国文学了,可有罪受了。
有一天,我把这话说给李馆长听。
李馆长听了就笑了。他说:“以后你少说这样的话,她也是好心嘛,她还能害你不成?告诉你吧,安老师眼光毒,看人准,必定是她看出你有文学上的根基,才出于好心关心你,读一些外国文学没坏处,杂学旁收,倒是一件好事。”我说:“听别人说,安老师是个有故事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馆长顿时敛起笑容,正色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