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敢不敢,希望您多多指教,我就是运气好罢了。”
两个人聊得开心,坐在其他桌子,啃完玉米的两个生物学家--朱敏和兴达利也过来凑热闹。
朱敏是个五十多岁的女性科学家,主要攻关的微生物和真菌类生物学。
目前研究的课题,是蓝星污染是否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式解决。
兴达利是个不折不扣的古生物学家,对古生物学造诣颇深,现在正在研究是否可以用基因技术克隆出古生物。
老少几个人聊的非常开心,直到羊肉上桌也没降低谈兴,反而是讨论的越来越热烈。
张寒芸本就不是功底扎实的人,但是她想法新奇,切入角度不一般,倒是会让科学家们眼前一亮。
其实这也归功于张寒芸在他们来之前,在系统空间里恶补不少生物学知识,否则今天就糗大了。
一顿农家饭,这些城里人都吃的非常尽兴,大呼好吃。
张寒芸自得一笑,用沙漠农场里种植优化后的牧草喂养的羊肉,味道自然鲜美好吃。
吃完饭,袁老和张父张母,还有张家村的乡亲们都过去聊了聊。
老人家还叮嘱随行人员,不能白吃白喝乡亲们饭菜,执意留下了一万块钱。
对此张寒芸坚决不收,后来刘伟刚偷偷把钱直接硬塞给了张母才作罢。
他们算是出公差,按照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不能占百姓便宜的。
刚种了几天的田地里,袁老一行人正在田间查看金麦和金玉米的涨势。
几个科学界的泰斗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已经明显有些蹒跚的袁老身后。
一会儿蹲在田边观察正在开着金色小花的小麦,一会儿又抓起土壤观察湿度和粘度。
袁老非常激动的赞叹道:“好啊,好啊!这金麦植株茁壮,茎秆比起一般的小麦粗了一倍有余,开的麦花更是香气馥郁,想必这也是金麦好吃的源头。”
其他几位科学家,也都仔细的观察着麦苗的性状,一叠连声的附和。
钱本章:“是啊,袁老,这金麦比陇省农科院的报告上说的还要优秀,相信以后,我们华夏再也不会发生粮荒了。”
朱敏仔细看着麦苗。
“这种麦苗,的确比一般得小麦麦穗大,植株粗壮。”
张寒芸蹲在旁边一起陪着老爷子。
“袁爷爷,这种小麦的麦秆最起码会长到小指粗细,现在还没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