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没什么名气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罗贯中先生不仅没把荀攸写出彩,还把很多他的功绩送给了别人。
比方说,曹吕大战时,明明是荀攸和郭嘉提出的“水淹下邳”,结果却被荀彧抢了功;
跟袁绍对战时,也是荀攸提出分兵之计,助曹操先后击败了颜良、文丑。
但在罗先生的笔下,为了突出二哥的勇猛,几乎把所有光环都给了关羽,荀攸的事基本没提。
类似的案例,在官渡、乌巢大战中也常有发生。
再加上,荀攸本身也是个极其低调之人。只喜欢干活,不喜欢邀功。
所以即便是自诩三国迷的刘乐,也不是很清楚荀攸有过哪些功绩。
在他脑中,关于“荀攸”只有一个很浅的印象:
他是曹操的谋臣,同时也是荀彧的亲戚。
“喔,原来是荀先生啊?哎?您不是在朝里做官吗?怎么变成戴罪之人了?”
“唉!此事说来话长……”
伴随一声长叹,荀攸缓缓讲道:
“某本在朝中任黄门侍郎。自董贼掌朝后,我见他残暴不仁,又劳民迁都,便与友人何颙商量了一个对策……”
“哈!我知道了!”
刚听到一半,刘乐自以为是的抢先猜道:
“先生是因上书反对迁都,才被董卓打入的大牢吧?”
“非也、非也!”
荀攸却摇头回道:
“董贼一手遮天,上书有何用?我们是在相商暗杀之事。”
“啊?你们也要暗杀?”
“怎么?贤弟也有此意?”
“呃……不是,我意思是,之前曹操不也杀过一次吗?”
“没错!曹将军虽刺杀未果,但深受荀某敬佩。只可惜我等尚未出手,便被董贼察觉,将我二人打入牢中。”
“可惜、可惜!”
发自内心的摇了摇头,刘乐又问:
“哎?那怎么没见你朋友何颙啊?他没跟你关一起吗?”
“长史何颙,已于几日前,称荀某熟睡时在狱中自缢了,唉……”
一想起好友悲惨的死状,荀攸情不自禁的落下两行热泪。
“呃,请先生节哀。”
待荀攸稍事平复后,刘乐又想起一事:
“对了,您应该认识荀彧大人吧?我跟荀彧兄是好朋友,之前受了他不少恩惠。”
“当然识得,文若不仅是我同乡,还是我的……叔父。”荀攸点头回道。
“什么?他是你叔父?”
荀彧今年才二十六七,而荀攸已三十又三,荀彧竟是荀攸的叔父?
刘乐立刻摆出一张问号脸:
“先生,你是不是说反了?荀彧比你小好几岁呢。”
“呵呵,贤弟言之不假,但荀某也没有说反。文若是小我六岁,但由于辈分较高,他得称他一声叔父。”
一听是辈分原因,刘乐才恍然大悟:
“明白了,我记得在老家,也有个比我大两岁的叔叔……呵呵,对了,不知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啊?”
“唉!戴罪之身,能有何打算?等死罢了。”
听荀攸这么一说,刘乐立刻生出拉拢之心,试探着道:
“既然先生尚无计划,不如和我一起离开洛阳,去做点小生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