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日子好,天气也好。
断断续续下了三天三夜的雪,终于停了。
今天是朱虎家的大孙子冬宝儿洗三儿礼,宋皎他们一大早就起来准备起来。
大雪封路,果然如吴铁头分析的那样,除了提前过来的苏氏族人外,别的荒民也确实没能趟雪过来村子里。
不过这三天里,吴铁头他们这些汉子们,还是把防护的栅栏给做好了。
北边的小路口那边搁了四个就彻底把路给堵上了,也就没留人守着,而是偶尔有巡逻队的过去看看。
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在西边这里靠着官道的大路口,也是这大杨庄的正村入口处。
除了左右错落摆放着的栅栏外,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都有人守着。
所以村里住着的荒民们,才能安心的该干啥干啥。
苏氏族人也算是彻底放心下来,再次庆幸他们的族长决定的没错,加快速度赶上了这队荒民,寻求他们的庇护,确实让人心生安稳。
之前日夜兼程的赶路,又怕灾民抢夺又怕叛军和山贼追击,前怕狼后怕虎的,又缺吃少喝,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那种境地太难熬了。
现在他们终于能睡个安生觉了,而且也不用担心吃喝问题了。
朱大长带着朱大毛给他们送了一些粮食和红薯土豆,更让他们感动了,刚刚找了房子安置好后,就立刻开始出去忙碌了。
只要是能走动路的,全部都出去拾柴去了,族长苏明先还特意点了十个青壮出来,去帮吴铁头他们一起砍树。
虽然他们这十个人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他们这种态度,还是让吴铁头他们很受用,毕竟是读书人和他们一起干活,而且还对他们很是尊重。
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受过的优待,自然也是很高兴的,当然个别人也有些小小的得意,不过也都是小心思而已,他们内心还是很清楚的,这些优待不是他们凭本事赚来的。
宋皎可他们没想的那么多,她就是觉得人多确实挺方便的,一句话安排下去,她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有了苏氏族人去拾柴,除了做饭烧热水洗漱,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有足够的柴火,这让她很是受用。
所以这几天她都睡得很是安稳,当然前提是晚上半中间别醒来,要不然就惨了,因为朱好好的呼噜声太大了。
虽然宋皎知道如今的她,呼噜声更加厉害,可她自己听不到啊,因此这几天她尽量保证晚上不起夜。
所以这几天睡得很好,今天起来也是神清气爽的。
宋皎今天除了是冬宝儿的姑奶奶外,还是负责主持洗三儿礼的收生婆婆。
所以佛龛是她准备的,不过宋皎会,记忆里的朱阿娇也没搞过这个,所以也不太会。
好在有吴老娘这个懂得很多的“老前辈”在,她仔细的教了教宋皎过程。
但是过程太多太麻烦,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宋皎可不想整的那么麻烦。
神龛里面自然没有泥塑神像的,就拜托苏族长给画个接生娘娘的画像就行。
只是苏族长是读书人,对于这个很是重视,没有直接让人随便画个神像送去,而是叫了族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过去,说他是最擅长丹青的。
这位 最擅长丹青的苏氏年轻人,看起来很是文雅,大冷天的穿着书生儒袍,明明冻的瑟瑟发抖,仍然走路挺得笔直,背上还背着一个做工精致,盖着布帘儿的背篓,一副很潇洒的模样。
只是一进了院子,就看到了院子里一堆的大小女人们,顿时便没了潇洒模样,一副怯怯的模样,看起来很怕女人,说起话来也有些磕巴了。
“各位,各位,有,有礼了,在下苏凇,字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