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看看家人,严肃地说:“大郎二郎上任的事情,就先说到这里。现在来说说大安的事情。大安这孩子,聪明懂事,有孝心,有担当。我知道,当初大安不跟他娘一起走,是想给他娘留一条退路!她娘就是回来,也有人可靠!你的心思,我们都懂!这孩子,上进心强,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我想着,将来,大安出息了,有了功名了,他以前的爹,再缠上来麻烦。咱家养活了大安这么多年了,知道大安是个好孩子,你们四兄弟,出来一个人,干脆收养了大安,将来有了麻烦事,大安不好出面的事,就由你们出面,大安将来也能安稳一些。大安,你同意爷爷的安排吗?满囤、满仓、满粮、满顺,你们看,谁来收养?”
大安默默流泪,满脸感激的看着爷爷,点头。
满囤看了媳妇一眼,说:“我愿意收养大安。”
满仓跟着说:“我也愿意。”
满粮满顺齐声说:“我愿意。”
老爷子满意地点头,看着大安说:“大安,你四个舅舅都愿意,你想跟谁?”
大安挨个看了一遍舅舅,坚定地说:“爷爷,我选二舅舅!”
老爷子哈哈的笑着说:“好!就是满仓了!年底,开祠堂祭祖时,举行认亲宴、上族谱。好了,散了吧。”
大郎和媳妇孩子回屋,媳妇淑婷低声问:“安德,我没和爹娘多相处过,你可要多说说爹娘的爱好忌讳,多提醒我,到了宜禄县,可不能让爹娘受委屈。”
大郎安慰道:“爹娘没啥忌讳的,对了,爹娘不爱花哨的东西,比较节俭。他们很好相处的,你都进门两年多了,你可见过爹娘给你脸色看难过?放心吧,我爹娘很好相处的。”
二郎和媳妇回到屋里,上炕坐下,拉着媳妇的手说:“娘子,我没跟你商量,决定带三叔和五妹上任,你不会怪我吧?”
二郎媳妇如兰笑着说:“你带他们,定有带的理由。我不会怪你,你能给我说说吗?”
二郎笑着说:“你别看三叔不常在外面跑动,事实上,他懂得很多!和大爹有得一比呢!一个大家里,人人都出头做决策人,那就象鹬蚌相争,乱了,散了,啥收获也没有。我三叔,故意藏拙,凡事让我大爹出头。咱们俩出去,两眼一抹黑,当地势力错综复杂,官员和地主乡绅想糊弄咱,很容易的。咱带的人手少,不熟悉情况,事情很难办啊。想尽快摸清情况,就得和老百姓打交道,他们没有官员的弯弯绕绕,想打听事情,还是要大爹、三叔这样的人才行!”说完,又低声说:“五妹妹,怎么说呢,嗯,人很聪明,但是,有一点懒,不爱揽事!能坐着,绝不站着。你不用怕和她不好相处!你只要照顾好她的饮食起居就行,别太刻意了,也别太约束她!我们家里,姑娘少,比较受宠的,你平时多和她说说话。等去了隆安县再说吧,这个不急。”
“娘子,你不知道,在京城的时候,我们在上任前,专门学习了到任、排衙、接印、见官、祈祷、庆贺、诏赦、斋戒、护日月、忌辰记、朝觐、离任等礼仪,规定可严了。官场上的礼度和称谓、言谈极有分寸,稍不注意就会失仪,最轻也要罚俸的。你去了以后,自己说话要注意,尤其是咱家的仆从,你一定要留心。有得志就张狂的,说了罚了不改,仆人卖掉!族人,你告诉我,我来处理。对了,记得找奶奶,要我们要带的下人卖身契。对了,娘子,下人,就你那一房陪嫁和侍墨几个,不够吧?你看看,还要买几个,需要啥样的人,你说,我找爷爷商量买人。哦,还有,咱们走了,你陪嫁的铺子和田地,谁来管理?安排好了吗?”二郎着急的问。
如兰笑着说:“放心!明面上,陪嫁了一房人,实际上,回门时,我爹娘还给了两房人呢!一房管理铺子,一房管理田地。我爹娘也会帮忙看着的。不过,他们两家的孩子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