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三十年时,北方高济国汹汹来犯,徐仪、王弼领兵十万,兵分两路,与当时锁秋城将领——后来的雁亭侯吴斌默契配合,丹江大战,生擒殷扬,最终大败高济,北疆由此安定。徐仪也因此被封为镇国公,王弼被封为卫国公,但是徐王二人不喜欢别人叫他们国公,因此满朝文武以及皇帝依旧称二位为将军。文和三十五年,大成国君文和帝成睿驾崩,成玄登基即位,改元武承,登基之初,成玄任用贤能之臣,改文武选拔之制,选拔的人才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与考核,不论出身贵贱,论才论德可用之人都会授予官职,并尽力培养。徐京、王烈、赵奇、林雄、李勇便都是这个武承年间选拔的将领。武承四年吴楚王叛乱,徐仪王弼亲率大军平定,废吴楚王,重设州县,治权归于天子。
武承年间的京师日益繁华,是大成国内外交流的经济文化中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承和殿上成玄定期大宴群臣,同时也商讨治国之策,成玄常常对大臣们说“与民同乐,民之乐即我之乐也”。逢年过节,京师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灿烂的灯火照亮了京师的夜空,将其渲染上了喜庆祥和的暖色,歌舞升平,令人流连忘返,大成国的上上下下也都沉浸在繁荣的气氛之中,无法自拔。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成玄对自己的约束逐渐松懈,虽然奉行与民休养生息之策略,但他也将此为借口,对于政事的态度日益怠慢,朝廷大小事宜他经常全权交由丞相秦过处理,成玄对秦过也是常常言听计从,少有反对。
“陛下,今年是武承十九年,明年是武承二十年,陛下治国这二十年来,文修武备,国强民富,百姓安居,自古以来逢十而庆,应当修宫建殿,大宴群臣,大赦天下,以示洪恩浩荡,以昭告天下我武承一朝二十年来的巍巍圣德。”秦过在皇宫内廷向成玄说道。
“相国所言甚是,是应该好好庆祝一下。”成玄转念一想,“可是贸然大兴土木历来是国之大忌啊,不会损伤民力财力吗?我即位以来,可是素来以民为本,奉行休养生息之策。”
“陛下不必忧虑,臣已为陛下思得一策,既可不伤民力,又可修宫建殿。”
“何策?爱卿快讲与朕听!”
“当今天下,承平日久,几无边患,国内无战事,京师更无忧患,故可调京师及其周围城郡之军队,伐山运木,来往京师修宫建殿,依臣的意思,可调京师东、南方向的东平城和南屏关两处的军队来京师修建宫殿,而东南方向的江安城太守秦高是臣胞弟,陛下对秦高也是信任有加,若不放心京师安危,可命秦高和江安城军队留守江安,作为预备队,一来可以拱卫京师,二来京师若是人手不足或者有不时之须,可速调其入京,以解君忧。修殿工期一年,今年动工,明年七月便可完成。”
“相国所虑周全,真可谓老成谋国啊,如此一来,既可不扰百姓,又可建殿扬我武承之圣德,甚好,甚好。”武承帝成玄又问道,“我大成国并非没有边患啊!西北的西耀国屡犯边疆,虽有徐京、王烈镇守梁川,可毕竟兵戈一起,胜负难料,且西北战事将损我武承朝堂上下大庆之心,于国不利,如之奈何?丞相可有良策?”
“此事臣也已经考虑过了,只需派遣使臣,出使西耀,以修睦邻友好,长罢刀兵,岂不美哉?”
成玄点了点头:“相国可有合适人选出使西耀国?”
“蔡卓是武承十五年的进士,文采出群,口若悬河,对西域之事深有了解,可堪此任。”
“蔡卓,”成玄思索一番,“蔡卓朕记得此人,是河维将军蔡越之兄吧,如今蔡卓官任何职啊?”
“光禄寺少卿,官五品。”
“好,若能修两国睦邻友好,待其出使归来,一定升其官职,为……为三品吧,京师三品以上官职可有空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