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里的杜甫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眼圈一层乌黑,似乎许久都没有睡过一顿好觉。
见到唐肃宗的那一刻他眼前一亮。
“卑职见过陛下——!”
他起身拜谒了新君。
“杜卿家快快请起。”
唐肃宗感动地抽了抽鼻子,面带关切,亲自将杜甫扶起。
女声:
【唐肃宗见杜甫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不由大受感动,授予杜甫左拾遗的官职,也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和他之前的官职可谓天差地别,前面他就是一个看仓库的,现在虽然官小,但是能在皇帝身边进行劝谏。一些政治军事上的重大事件他有了参与讨论的资格。】
【杜甫自然是尽忠职守,屡进忠言。然而唐肃宗李亭和他爹一样,不是很爱听这种苦口良药。很快,杜甫的为房琯辩护的言论而得罪了唐肃宗。】
“好的不学学坏的……”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唐肃宗不满,将杜甫贬到了华州出任参军。杜甫从此便一蹶不振,再没得到唐肃宗的重用。】
【在这期间,杜甫再次见证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眼下的大唐有多难?《三吏》《三别》给出了答案。】
场景依次变换: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看到官兵强征未成年的小孩,杜甫不忍,上前劝慰。
忽闻深夜喧闹,官兵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太太哭诉,自告奋勇为军队做饭。
杜甫记下了投宿时遇到时的场景。
边境风沙瑟瑟。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杜甫与与驻守潼关的官兵一番谈话,谨防前车之鉴。
紧接着是《三别》:
新婚燕尔,妻子深明大义,鼓励丈夫参军。
老翁欲从军,本想偷偷离去,谁料老妻哭倒在路边。
从前线归来的老兵在村里走了很久,自言自语地说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杜甫,是
安史之乱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就像一个战地记者,如是记录了在战乱中百姓的遭遇。】
这两组诗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杜甫的笔触并不十分花哨,却将战乱时的种种不幸刻画得淋漓尽致。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安史之乱的第四年,动荡仍在继续,需要再用四年的光阴去平定这一切。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李白五十九岁。李杜二人自天宝四载分别后,虽再无见面,但仍深深牵挂。】
【这一年,李白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欢欣之下而作《早发白帝城》。】
【当时的杜甫旅居秦州,地处偏远,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放还。杜甫是如此担忧李白,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思念。】
两首《梦李白》摆在天幕上。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前写梦境迷离,后写梦醒的感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大汉
“这缘分真是奇妙。”
今年杜甫梦李白,李白作《早发白帝城》。
再过几年杜甫也去的白帝城,写下的诗歌为这次视频盘点的必背——《登高》。
刘彻用一种很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一唱一和呢?
真是一对好朋友啊。
刘彻默默感叹,福灵心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磕到了。
……但是猪猪陛下,这糖有点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