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们不得学习诗书、不得与有学识的人接触,免得生出农以外的心思——这不是理应如此吗。
似有若无的,嬴政好像有那么点抓住了李晓诗的话和现实状况的某个点,但那缕灵感一闪而过,快得抓不着。
【年后,秦国力大强,商鞅正式实施变法。】
【等秦迁都咸阳,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开出的荒地均为个人私有,允许买卖,允许交易。由此,秦实力大涨。】
他说话干脆、简洁,没那么多废话,就算是翻译过的,也不会显得太啰嗦,李晓诗一边看他的弹幕,一边对照课本上的内容。
【劳作中,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游手好闲的人,罚做官奴。】
【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山为国有,与土地不一样,禁止买卖,使农人勤勉,惩罚懒惰。】
【废除贵族世袭,地方设立县,着重官吏去管辖。】
【为所有人口上籍,禁止在籍外流动。】
【统一度、量,衡。】
他说的这些,和课本上记录的虽然看上去不太一样,但如果一条一条去比照,发现都是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还为课本上的内容做了不少补充。
虽然——有点干巴巴的,如果是老师这么讲,他们班上绝对要睡倒一大片。
但,如果想想这是始皇帝在给她讲课,李晓诗不仅不困,甚至还听得聚精会神。
【秦设二十等军功制度,战功可以换来土地、房屋,以及爵位。】
李晓诗连连点头:老师也讲过这些。
老师还说,这些秦国士兵从此完全不怕打仗了,看见敌人都快兴奋死了,因为那都是军功,是机会,是可以用一条命去换全家飞黄腾达的机会。
老师还说,敌军描述秦军是:面容狰狞,龇牙咧嘴,然后身上挂着一串人头,兴奋不已地冲入人群——当时班上同学都被老师这个说法给镇住了。
这要是敌军士兵,不得吓得飞起了?
虽然多少有夸张的成分在里头,但也由此可见,这个改革后的军功制对秦军的士气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嬴政把一些商鞅变法的政令说出来,完全不怯未一统时那些国家抄去。
不是人人都有孝公的魄力,不是人人都有商鞅的无惧,而且商鞅被车裂的结局之前已经被所有人知晓,那些扶不上墙的废物就更没有照用这个政策成事的决心了。
大秦一步一步走来,是不可模仿的道路。
他不再说话,李晓诗却还在琢磨商鞅的那些法令。
“其实,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说,商鞅的眼光很超前。因为他的一些制度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都很像。”
正听着自己和新重臣事迹的秦孝公“嚯”了一声。
嬴政也抬了抬眼。
李晓诗开始细数:“我们现在也是县,全国有好多个省、然后往下是市和县。贵族这东西,完全没有。”
她说出的第一句,就让秦朝残余的六国贵族绷不住了,也让很多仍然支持分封的官员绷不住了。
千年后的后世,连王朝都没有了,竟然还在使用“郡县制”?合着他们这些人就是天之弃子、嬴政就是天,是他们不自量力,非要和上天对着干呗?
李晓诗:“我们也是人人都得上户口,但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可以随便流通的,旅游啊上学啊上班啊,都可以不在户籍地的——还有统一度量衡什么的,我们也都是,我们也有法律,人人也守法知法懂法。”
李斯郁闷了:你们也按照律法办事,那为什么会不认同法家的思想呢?愚民怎么就错了?
“老师还说,商鞅的学说确实有局限性,毕竟受时代限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