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以后的祝慈依旧不得空闲。
虽说升入大以后, 学校在必修课的安排上放松了不少,但是为了早日修够学分,给大四空出时间,祝慈还是多选了几门对出勤率要求不是很严的选修课。
她情况特殊, 老师们对外出拍戏的学生都会额外宽容点, 只要能按时交上课堂作业就行。
祝慈对自己要求高,虽然在剧组的时候抽空写了几篇论文交给老师, 足够结业, 但她不想混过去。所以从东北回来后, 她一直在补习相关的课程。
除此之外, 年底了,还有不少积压下来的零碎工作。
祝慈的时尚表现力在新生代里是数一数二的,骨相高级,没有太多局限性, 很受杂志和品牌方欢迎, 两年来陆续解锁了不少杂志和广告资源。
廖荃会把这些工作合理规划,尽量排在杀青后集中拍摄。
再加上对新角色的准备、解读,比起正常拍戏时, 祝慈反而更忙碌了。
不过就算再忙, 祝慈也会抽出时间亲自到工作室参加年度总结会议。
别看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 但是有祝慈这个老板的高度重视, 它的运行和构成相对来说还是很科学专业的。
对于大多数圈内明星来说,成立工作室不过就是找个名头, 组建专门为自己服务的团队罢了。
注册要求简单, 运营门槛低,艺人自己不需要掌握太多管理上的知识就可以做老板,不用和别人分账, 还能把收入转换性质避税,好处多多。
但是祝慈一向谨慎,面对自己不懂的领域,她抱有敬畏的态度。
前世的她见过太多明星因为工作室问题而爆雷,所以在成立之初就再向廖荃强调,一定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忽略大局,务必精细化管理。
其他明星选择身边工作人员的标准往往是看关系是否亲近,祝慈的标准却是看能力和品行。
她给这些人才优厚的待遇,但也有一套严苛的淘汰机制。
在祝慈的工作室里,人们可以不擅长社交、不攀比内卷,但是一定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不能违法乱纪,更不能试探祝慈的底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已经习惯了圈内拜高踩低、拉帮结派那一套生态的人,乍一来到祝慈这里,很难适应这种“正常”的氛围。
有些在他们看来不算什么的小事,祝慈会严肃问责,其他明星很介意的东西,祝慈又不怎么放在心上。
所以极速扩张的那段时期,工作室也是有点动荡的,淘换了一批新人之后,才趋于稳定。
目前的人员构成是廖荃带着高妍负责经纪方面的事务,张灵雅和两个新人做助理,尹思雨带组负责作品方面的宣传,郝己带组负责商务对接,司机两位,摄影师两位,一位负责祝慈日常穿搭的造型师,剩下的是财务和法务。
祝慈特地用最高规格的待遇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财会,还有精通影视制作和演艺活动方面合同条款的法务。
很多明星会把这部分事务外包出去,但祝慈觉得,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太多,如果为了图方便外包,自己很难掌控全局,一旦出事会非常被动,所以她宁可多支出一部分,也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年度汇报算是祝慈了解团队工作进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除了财务方面是每半年自查一回,其他团队都要在年底的时候把自己小组的工作详略得当地展示给她。
别看祝慈不常来办公地点,看着漂亮和善,平时也好说话,但是工作人员还是挺怵她的。
进入工作状态的祝慈冷着一张脸,气场强大,会用仿佛能看透人心的双眼和每一个人对视。
有系统辅助,她不像别人一样好糊弄,总能察觉到细微的关键之处,把人问得冷汗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