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时,那么多人亲眼所见,随便问问周围的邻居,便能知晓他的德性。
如今项伯明躺在家里要死要活,邻里之间对他的风评就更不好了。
崔家在准备与项娘子的亲事,礼节周到,任谁都无可指摘。
以文士善的聪明,不可能蠢到替他翻案,项伯明也不值得他翻案。
程子安却并不如闻山长那样以为,若真是如此,那就简单了。
多收蒙童而已,府学拿出一间课室,派出几个先生,多出点笔墨纸砚,出不了几个大钱。
至于蒙童如何来回,府学可以撒手不管,随便就可应付过去。
程子安思前想后,凝神分析之后,道:“文士善要老师多收穷苦百姓家的蒙童,说出去,任谁都无可指摘。我以为他出身贫寒,会脚踏实地些,却没想到他如此虚浮。”
真正要解决穷苦出身孩童读书难的问题,如后世一样,朝廷免费办学,义务教育。
想要让穷人读书之后能得到公平,则是朝廷彻底取消恩荫派官。
最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打破官身的种种优待,恩荫子孙的举措。
更改大周律,官身与平民犯法,一视同仁。
文士善是苦出生,他如今可不是当年的苦学生。他的想法,听上去很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空中楼阁,不落地。
程子安赞同他让穷苦人家的孩童进府学读书,先不提他的用意,他用的方式,就大错特错。
明州府的穷苦百姓,远远多于权贵富绅。
府学并没那么大的能力,容纳所有的穷苦学生。挑选谁进府学,成了文士善捞功绩的举动。
明州府靠海,各县都相对富裕。尤其是靠海的县,海商豪富众多。
文士善从海商身上拿钱出来,去各村办免费私塾,才是真正解决穷人家孩童读书的办法。
程子安前后认真思索,道:“若并非如此,老师,我还有一个猜测,文士善的真实目的,乃是要查府学的账目。”
府学的钱财来源,一是朝廷拨付,一是明州府世家富绅的捐献,是朝廷给府学学田的佃租。
朝廷拨付的极少,克扣是常事,且一再拖延。明州府府学已经被拖欠了数年,因着朝廷户部以为明州府富裕,世家富绅的捐助,就已足够府学的开支。
闻山长向来两袖清风,自认为问心无愧,沉声道:“我不怕,府学的账目一清一楚,随便他文士善来查!”
程子安道:“老师,账目要挑错处,容易得很。这些年朝廷拖欠了府学的钱,老师清廉,依然能让府学很好运转。这里面的利,才是最动人心之处。”
文士善要名声,向百姓增税,商户下手,到底影响太大。
程子安想到换作自己,如果要做出政绩,首先是向朝廷交足赋税,任由吏部与户部如何操作,都难以抹去的功绩。
顺带帮着明相打压异己,将赵知府在明州府的乱加派,如数参奏上去。
府学可是一块大肥肉,尤其是富绅的捐献。这里面的钱财,可多可少,做起账来十分方便。
打着招收穷困学子的旗号,让士绅捐款。穷困学子进蒙童院读书,花不了几个银子,且不会损害士绅的利益。
大不了多开设一个蒙童班。蒙童而已,离考学还有许多年。府学这么些年来,穷苦人家出生的读出个名堂,屈指可数。
如此一来,文士善既能做出清廉的名声,还能落得实际的好处。
程子安问道:“老师,这些年学田的佃租,账目如何?”
学田在府学附近,赁给了周围的百姓耕种。方寅所在的草乌村,便几乎都是府学的学田。
收租的事情有人负责,闻山长皱眉想了下,道:“我没怎么管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