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要找到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难。
就算是荀子的后裔颍川荀氏,自家祖宗的学说继承多少姑且不说,对外肯定是治《左氏春秋》。
被左氏儒当做‘教化’最成功的例子,三代人在士林里面都有很高的名声。
至于是不是儒皮法骨,就另外说。
可能很多学派为了生存下来,少不得要给自己披上儒皮。
“管兄放心,我们这边看重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出身。”张和笑道。
就说刘备虽然是卢植门生,本质上他完全不治经。
经常劝张和学习,本身却没有看过多少书。
在用才方面,因为出身的问题,不像袁氏那样一大堆门生故吏可以挑选。
有人来投奔,有才能他就用,也不管你是寒门还是豪族。
用人的标准,自然也是量才适用,唯才是举。
名声也看重,却不是特别看重。
“如此甚好。”管宁很清楚这点。
他们三个并非直接拜访刘备,而是在凉州转了一圈,确定许多的事情之后,才决定拜访。
否则大概率只是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最多开课教导一下百姓就算了。
时间悄然来到189年,大汉中平六年初。
蔡邕调到陇西为太守,愿意过来的原因,不仅是女儿在这里,也是豪族发现蔡邕没什么用了,就开始架空他,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意识到什么的时候,为时已晚,蔡邕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好的局势被自己搞砸。
只知道与其当个有名无实的太守,还不如在陇西重头来过。
经过这件事情,对他的刺激很大。
要说他本来也是豪族出身,对豪族天然亲近,可没想到最亲近的豪族,却在算计自己。
河间国去年的政绩为差,在蔡邕看来,这是一生最大的污点。
“要依靠,也要防。说到底岳父大概忘记,这一郡的土地就那么多,可豪族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不够吃了,就要看着别人碗里的东西了。”张和叹了口气。
蔡邕好歹也是世家出身,家里怎么扩张的,难道就没有一点印象。
还在他的眼里,这个过程被无限的美化了不成?
可不管再怎么美化,家族需要发展,那么自然要靠兼并来完成。
只要涉及兼并,那么过程就不可能是美丽的,必然有人要家破人亡,最多全家沦为家奴。
等自耕农全部没有,那么剩下就的几个豪强之间的争斗。
最后的最后,看谁有人在朝中当官,谁是最终赢家。
可一旦不当官了,或者其他家的更进一步,风水又会轮转。
不管什么朝代,动乱的苗头,都是从资源分配已经完成开始。
阶级开始固化,职业开始通过血缘关系来传承,真才实学上位的人越来越少……
蔡邕想不明白,把自己关到书房里面。
张和家的书房属于加大版本,差不多两间房子那么大。
不仅有抄录自田丰的书籍,也有蔡琰默写出来的部分。
张和也是后来才知道,蔡琰在洛阳那段时间,蔡邕的好友不忍她没有收入,私下招募她为兰台校书郎,期间几乎把兰台三成的书籍都给看完。
也就太早嫁给张和,若放个两三年,大概兰台的书籍都给她看完。
在河间国等待张和期间,大概是无聊了,就把这些书默写出来。
这次也给带了过来,算是便宜了张和。
最终蔡邕在书房里面待了十多天,从历史和文献里面,左看右看,终于是看出‘吃人’二字。
于是幡然醒悟,表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