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内已经收容了大量的流民,为了保障内部安稳,我已经命人将流民安置在城北一大片荒地附近,让他们开拓荒地,自己养活自己,缺少工具和牲口,开封府负责提供,借给他们,无偿借给他们,目的就是让他们自力更生。
而且从这些流民之中,我特意挑选有家庭的普通农民加入开封军,有家庭意味着他们有责任,有负担,不会是闯军的间谍,意味着他们可以为了保卫家庭付出任何代价,如果闯军要来杀死他们的家人,这些普通的农民就会变成最凶狠的野兽。
洛阳,开封,成了挡在李自成进军道路上两个最大的障碍,如鲠在喉,不解决掉洛阳和开封,意味着李自成永远会被封锁在河南境内,眼睁睁的看着张献忠在四川湖广一带攻城略地,收获越来越多的胜利果实。
本来,李自成还可以从潼关绕过去,但孙传庭的数万大军待在潼关就是装乌龟,怎么都不动弹,就算崇祯的皇命孙传庭也视若不见,他就一个原则,守住潼关就是守住了大明王朝。
贺人龙,杨文岳等人的部队已经不再重要了,一败再败的贺人龙很快就会被朝廷特使处斩,失去了这员大将,杨文岳的部队只能变得更加虚弱,战斗力甚至还不如地方民团,坐拥三万兵马困守南阳,等着覆灭的那天到来。
左良玉的部队就在长江北岸徘徊,如果闯军逼近他们就退回江南,闯军收缩,他们就进驻江北,深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精髓。
对了,还有松山战事虽然平息,明军还没有投降,洪承畴还在坚持,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和理想,还在等着崇祯皇帝和满清的谈判结果。
没有谈判了,再也没有谈判了,崇祯皇帝现在非常烦,很烦,本来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明军退出宁远以北全部领土,明清停战十年,双方展开互市,松山和锦州的明军部队可以带着武器撤回宁远,崇祯承认清国,双方为叔侄关系,这条件虽然不太让崇祯满意,但毕竟比双方继续战争下去损耗无数财富和生命好太多太多了。
崇祯指示陈新甲派秘史和皇太极敲定合约细节,没想到密信居然不知道为什么被清流官员得到,这下子捅了马蜂窝,群情激奋,无数的官员把崇祯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底朝天,崇祯烦的要命,大明开国以来还没有天子和敌国媾和,尤其是和曾经的属国媾和,更是让崇祯无地自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让崇祯顶不住了,崇祯又善于让别人当替罪羊。
眼前最合适的替罪羊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随即一道圣旨将陈新甲下狱,罪名就是擅自与敌国讲和,天理难容,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在千夫所指下,陈新甲被迅速提出监狱,一刀了解了他的生命。
虽然崇祯的政治危机解除了,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如此好的时机与清朝讲和了,这也断送了松山翘首以盼讲和使者的洪承畴的回国之路,同样也断送了祖大寿的归路。
曹变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总算是恢复了健康,虽然体力精力大不如之前,但毕竟上马指挥部队作战或冲锋也还能够胜任,为此,洪承畴总算有些宽心,但清军包围圈越发牢固和紧锁,松山城的粮食越吃越少,夏成德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他长时间的躺着,否则老是有鼻血从嘴巴滴下来,而且躺着可以让他舒服一点,想的也就越多,他开始考虑自己死了之后儿子福临的命运,想着自己的大位到底传给谁?豪格?他很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他想传给幼子福临,但福临没有威望,在满清如此特殊的敏感时期,一个幼子能不能守住大位,能不能将清国发扬壮大,这都是他必须考虑的。
如果能够和明国达成合约,无疑是比较理想的,但如果不能达成,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坚持到击败明国,如果,有太多的可能性,皇太极烦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