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后两百年,佛教僧众分裂为两大部派,一为大众部,一为上座部。
《摩诃僧祇律》即是“大众部律”。
法显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觉贤大师共同把这部戒律译成了汉文。
《大般泥洹经》是佛在双树间入涅槃之前说法的纪录,法显后来独力完成了这部经的翻译工作。
文珠师利大德以弘扬佛教之心,将两部经律慷慨地赠予法显,给了法显巨大的鼓舞。法显在离开巴连弗邑之前,又去向文殊师利道别。
法显以为佛的得道处和初转法轮处不可以不去,并说以后可能还要返回巴连弗邑。文殊师利介绍了几个高僧的名字给法显,若法显路上有何需求,可向他们提出。
法显和道整一早上路,到傍晚时分,在一座孤立无倚的小石头山下发现有一座小寺院。
进了寺门一打听,才知孤石山上留有佛陀的遗迹。
第二天,法显和道整上了石山。石山之顶建有一石室,室门向南,据说佛在这里听帝释天带下来的音乐之神弹琴奏乐。帝天有四十二个疑问,佛以手指在石上画线条作为回答。
法显和道整看着留在石上的画痕,赞叹佛陀的神力。
离开了孤石山,不多久,他们便到了王舍新城。
王舍新城是由于摩揭陀国王阿闍世王最先定居此地,而叫作王舍新城的。王舍新城有两座寺院,也有人户。法显和道整欲去王舍旧城,所以先入寺院打听情况。
寺院的住持听说是文殊师利介绍来的客僧,便殷勤接待。住持告诉法显,旧城如今香无人迹,若要去供养朝拜,得自备香、花、油、灯。
法显便让道整买了一切所需供品,然后启程前往旧城。刚走出数百步,听得身后有人在喊,法显和道整回头一看,只见有两个僧人健步如飞地赶将上来,原来是住持让他们来担物领路的。
他们先往东南行,而后转向西南。路途中,法显和道整知道了一个年龄较大一点的叫求诃,年龄略小一些的叫求恕。
走出五里路光景,求恕指着山间小路边的草丛中说:“二位法师,此处有一块红石值得看一眼。”
法显向草丛深处望去,隐隐约约能见到一块大石板,是红色的。
求诃说:“有一个比丘曾在此修习禅定,他精勒磨炼身心,经过许多年,仍不能获得正果。一天,他叹息自己有一身烦恼,便讨厌自身,拿起刀来想要白杀,但一转念想到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不许自杀的,便又放下了刀。”
“再一想,自己杀的不是自己,而是三毒贼,是贪毒、瞋毒和痴毒藏身的臭皮囊,于是又提起刀来自刎。开始时,刀刃割伤了他的脖子,他忍受痛苦,达到了须陀洹果,初入了圣道的法流;割脖子割了一半,便得到了阿那含果;脖子一割断,便证得了阿罗汉果,获得了断尽一切诸惑,永入涅槃的极果。”
法显知道,这些果位是佛教声闻乘四种“圣果”中的三果。一举刀而达到三果,入了涅槃,说明他的高尚德操在一瞬间终于练就。石板上的红色必定是这位比丘的鲜血染成的。
有求诃和求恕领路,确实给法显和道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法显由衷地感谢求诃、求恕,感谢那位住持,感谢善解人意的文殊师利。
去旧城三百余步,道路的西边有一座精舍。求恕说,那是迦兰陀竹园。
当年旧城是摩揭陀国的中心,经济发达,业繁盛,来往的人相当多,各教各派也都凑聚此处。旧城有一个长者,名叫迦兰陀,他有很多财产。为接待各地的邪教歪道,他把大竹园施舍出来,供诸外道吃睡。
后来他见了释迦牟尼佛,听到了佛法,便后悔自己轻信了外道,把大竹园供他们居住。于是他驱走了外道,又为佛建造了精舍,这里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