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长沙城墙,乃五代马楚政权所建。</br>当时那一系列政权变换,完美体现出五代十国的混乱:马希萼杀马希广,南唐灭掉马希萼,刘言赶走南唐,王进逵杀刘言,潘叔嗣杀王进逵,周行逢杀潘叔嗣,周行逢死后张文表叛乱,周保权又杀张文表……</br>平均两三年换一个老大,最激烈的时候半年换一个。</br>钟相选择长沙定都,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br>从城墙的坚固程度,以及人口数量来看,第一是江陵,第二是岳阳,第三是长沙。</br>但江陵与岳阳,都在长江边上,直面大明军队的兵锋。</br>那就只能选长沙了,其他地方的人口不足以定都。</br>为何钟相遇到四面进攻,不收缩兵力退守长沙打决战,而是分兵防守湘阴与衡阳呢?</br>因为只剩下国都必败无疑,人口和资源都会被敌人控制,守军也会丧失死战到底之心!</br>长沙城墙为夯土材质,没有贴什么墙砖。</br>辛弃疾刻字的长沙城墙,还得到南宋才会修建。</br>刚投降过来的楚将杨华,主动请缨做开路先锋。他麾下那些楚军精锐,只保留家在潭州各县之人,其余籍贯者全部遣散回乡——自愿留下立功者除外。</br>如此做法,一来能让降兵安心,二来也可节省粮草。</br>“轰隆隆!”</br>距离长沙还有五十里,天空中突然响起闷雷,继而无比迅速的落下雨滴。</br>正在行军的将士,无不望着天空欢呼。</br>久旱逢甘霖,今年的稻子有救了。虽然旱了那么久注定歉收,但这一场雨落下,终究不会让水稻绝收。</br>杨华连忙让士卒扎营避雨,一直下到入夜才停歇。</br>次日拔营不久,又开始下雨。</br>下一会儿,停一会儿,再下一会儿,再停一会儿,把南方夏季阵雨的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br>杨华率领的先头部队,好不容易来到长沙以北十多里外,打算第二天就去扫荡清理城外乡村。</br>可当天半夜,又下起了瓢泼大雨。</br>这场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br>湘江水位不但恢复,而且越涨越高。能变成这样,一天一夜的暴雨显然不够,湘江上游极有可能正在普降暴雨。</br>……</br>衡阳。</br>钟相望着雨水心情烦躁,已经是第六天了。</br>刚开始下雨,交战双方都很高兴,因为酷暑让许多将士扛不住,每天都有因中暑而昏倒之人。</br>雨后清凉舒爽,正好适合决战!</br>但老天爷似乎厌烦了血腥,阵雨很快变成暴雨,一下就是一整天。接下来数日,仿佛有人把天捅了个窟窿,雨水时大时小就是歇不住。</br>附近百姓冒着危险,在雨中前往稻田扒开田埂。</br>这时属于水稻拔节期,没水不行,但水深了也不行,3到5厘米深的水最合适。</br>如果不扒开缺口排水,今年的水稻会出大问题!</br>联军这边的侦察哨探,时不时就抓到一个“细作”,逼问之后都说自己是来扒田放水的农民。</br>最后干脆不抓了,但每块田只准来一人,而且只准带一把锄头。</br>彼此都缺粮,谁也不想破坏农业生产。</br>衡阳城周边到处是农田,就连被大军踩平的战场区域,在连日暴雨的泡灌之下,也变得泥泞不堪难以行走。</br>人都会陷进去,只能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