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讲完这话后,他心中也是不由得暗叹一声、颇感无奈。
他并不是刻薄寡恩,不想赐给这些追从年久、赴汤蹈火的将领们以***厚禄,但这些人本身实在是能力堪忧,当下的国力即不允许太过丰厚的财物奖赏,一旦授给显要的官职,往往又会不称职。
这一次霸府整顿六军,就在镇人当中积累了不少的怨气。不乏人私下议论,大行台也要学当年从平城迁往洛阳的孝文帝抛弃他们这些镇兵爪牙,要跟关陇当地的豪强们苟合起来。
这么说倒也不可谓错,关陇豪强无论是方方面面的潜力和成长性都比北镇军头们更高一些,当然要加以拉拢整合。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镇兵老兄弟们,只不过眼下宇文泰也实在想不到能有什么好方式表达他对镇兵群体仍是一如既往的关怀看重。
想到这个问题,他就觉得头大。尤其今年大阅日期将近,这当中但凡有一丝不和谐的声调积累壮大起来,都有可能酿生剧变。
「你等且先退下吧,只留苏尚书在此即可。」
脑海中思绪万千,宇文泰更加的无心做事,摆手屏退众人,待见苏绰有些憔悴,便着员奉进一些温热酪浆,亲为苏绰摆在案上,语调也充满了亲切关怀:「辛苦尚书了。」
苏绰先将案上文书判语写定,才放下手中毛笔,待要起身向大行台道谢,却又被宇文泰抬手按住:「舍中唯我两人,无谓为了俗礼更增筋骨疲累。」
两人相对而坐,细啜着杯中酪浆,又过了一会儿,宇文泰才又说道:「《周官》定制一事,已经不容再作拖延。长安虽然不乏礼经宗师,但这些关东人事未必能够深刻体察关西情势所需。此事关乎国之根本,若不缜密视察实在是不能放心。大阅之后,苏尚书你便入京督领此事吧,为我耳目、共此心肠。」….
「主上请放心,臣一定专心此事、不负所托!」
苏绰闻言后便连忙说道,这件事也的确筹划良久,越早做好越有利于内部的统合,避免许多情势上的纠纷与内耗。
宇文泰又指了指案上那些堆积的文卷,不无忧愁的叹息道:「只是苏尚书入朝后,府事怕又要少人分劳了!尚书你观人察事,有无继你之选可谏?」
「主上言重了,绰也并非无可取代的倾世之才,幸在主上恩赏才得宠府中,即便因故离职,府事又怎会因一人之去就而废兴?」
这时候,宇文护的呼喊督促声又从门外传来,苏绰便笑语道:「水池公内外兼修、文武皆允,虽然人未尽知,但已经可为主上臂膀之用。」
「萨保的确是良材不俗,我也不是自夸,但得经年的历练,绝不逊于他的父兄。」
宇文泰闻言后便微笑道,对宇文护这个侄子也是颇为看好,但很快又叹息道:「单就当下来说,他还是有些顽愚的拙态难除,称不上第一流的材力,更难能与苏尚书你相比较。」
苏绰见宇文泰颇有些臧否时流人物的雅兴,便又举了一些台府与州郡以贤能著称的官员,宇文泰也都趁着兴致各给评价一番,末了又叹道:「此诸类论心可谓忠诚,在事也称得上勤恳,不愧良臣俊士之誉。
但也只是七月的谷麻,虽然衣食有继,但也谈不上救危解困。苏尚书捋繁为简是为规,推陈出新是为创,因此规创之才,所以超越寻常、不谓俗才。所以我说,这些人都难为尚书的继任。」
苏绰听到这话,先是谦虚的低头一笑,旋即便又说道:「主上所称许的规创之能,关西倒也不谓无人得中……」
「李伯山他也不行,年少气盛、意气太满,若任以方面、凭他才力是一定不会辜负,可如果任于中枢,则就难免因
其智高而失于轻躁,想法太多、让群下无所适从。」
不待苏绰把话讲完,宇文泰便摇头说道:「若无几年的教导磨练,让他懂得谦冲之道,他也不足以继守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