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自己一直仰慕的对象青睐,无疑是件幸运的事,但如果这份青睐里包含着一些不尊重的意味,那就太让人难过了。
一连几天,倪航心里都嘀嘀咕咕的——他常被评价为一个大大咧咧、啥事儿不往心里去的人,所以说如果有某件事都已经能让他觉得不舒服了,那它大概率就是不对劲儿的。
他其实还算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以前朋友之间有什么小矛盾、小误会啊什么的,他从来都是直接明着上。当面问对方有什么不满意,或者直说自己有什么不满意,他坚信比起一直闷在心里内耗,把话说开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这种事他要怎么去“说开”呢?万一卓梦对他就是正常意义上的“关心”,他却跑去问人家是不是有“那方面”的意思,一定会让人觉得愤怒又难堪吧?这会显得他好像是那种心理阴暗的、被迫害妄想症的、想得特别多的那种人。
可他明明不是那样的啊。
而且就算卓梦真的有那种想法,被正面问出来的话,肯定也不会承认吧……这就决定了沟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见倪航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师父只当他是反射弧过长,才意识到自己家破产了,时不时还安慰他两句“知道你落差大,但日子还得往下过嘛”。
在苦恼时得到毫不相关的安慰,也挺令人痛苦的,而且就算倪航几次三番跟师父说不是因为这个,师父也还是说“承认自己的脆弱不丢人”“实在难受就哭两嗓子,哭完再继续面对生活”。
搞得他一个头三个大。
他是真不觉得破产有什么,因为本来就是从苦日子里发的家——他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病了,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他就踩着小板凳做饭、收拾家里;后来妈妈去世爸爸一蹶不振,他也充当了爸爸的精神支柱——现在的情况再难,倒也没有那个时候难了。
那时候家里其实也借着外债,估计爸也是觉得反正已经衰到底了不如就再借一笔,于是搞了笔钱开始做酒品生意。
日子真正好过起来时,倪航其实已经10岁了。他开始接触富人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优渥的生活,但他知道爸爸过得一点也不开心。爸爸失去了挚爱,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把人生的意义投射在“让孩子过得更好”上面。
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于是开始对家庭、幸福感之类的知识感兴趣,思考爸爸是不是需要一个新的爱人,以及多维度的精神支柱。
他会劝爸爸去寻找自己的爱好,不要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如果工厂让他这么不开心,大不了脱手出去,去上班打工照样可以活。但爸爸总是无奈地笑笑,到底还是拿他当小孩。
他也曾以为是自己太不成熟才会有这种想法,但事实是他10岁时这么想,18岁时这么想,到今年20岁也还是这个想法。他从未把自己当什么高贵的公子哥看待,因为总觉得爸爸骨子里不是个生意人,他的酒厂早晚会爆雷。
于是这一天到底是来了。
就像弘一法师说的,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
有人是为了钱而经商,有人是为了做大老板而创业,有人是为了家人、为了荣耀、为了争一口气。
他们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为什么有些老板能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为什么人家能一直保持在亢奋状态中?为什么他们就那么自律,不需要娱乐、不需要停下来休息?
他们中的很多到死也没有想到,那是因为有的人,她天生就喜欢做生意。
卓梦赶制出了酒厂经营的大致方案,在大量数据支撑下进行了有力的可行性分析,她觉得这个方案不说百分百把酒厂盘活,但百分